打假这副担子,别总让记者扛

2017-11-13 17:44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黑幕卧底职能部门

文-郝志舟

打假这副担子,别总让记者扛

文-郝志舟

“当我成为一名记者时,有个说法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抚慰苦难者并折磨安逸者。我仍然认为这些原则适用。”美国《时代》杂志前执行主编理查德·施滕格尔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和教授讨论新媒体和旧价值观时曾作如是说。让那些道貌岸然的安逸者不舒服,是所有记者的天职。从这一点上来说,新闻记者就应该是“不诚信”的克星,历史上有很多大企业倒在了新闻记者对其不诚信经营的曝光上。比如,199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派记者卧底调查,揭露北卡罗来纳州食品连锁巨头食狮公司(FoodLion)将过期牛肉与新鲜牛肉一起包装、漂白肉并去味,致使该公司股票暴跌、销售锐减、全国的连锁店面临倒闭危险。

在中国,类似的企业都“怕”一档电视节目,惧怕这档节目的记者用暗访、卧底、偷拍的方式曝光他们经营中不符合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地方。这个节目每年就播一次,但是为了准备这一次播出,记者们要像侦探一样忙乎整整一年。

这个节目叫做《3·1 5晚会》,而这些记者则被称为“打假”记者。

新闻记者参与“打假”,由来已久,与“3·15晚会”模式类似的新闻栏目已经遍及媒体。而媒体英雄们打出来的各种假冒伪劣,次次都能让“吃瓜群众”倒吸一口冷气:这年头,没有火眼金睛,做个消费者都不够格,一不小心就上当,“轻则损财,重则要命。”

“打假”记者采用的卧底暗访等手段,是调查记者常用的方式。这些年来,调查记者中涌现了不少敢于担当的英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卧底新闻现场,揭露黑幕、打击犯罪。比如,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卧底黑砖窑调查一个月,让8名黑砖窑老板和招募人被抓,三十多名智障奴工被解救。再比如被人称为“打虎”记者的前《南方都市报》卧底记者石野,多次“以笔为刀”揭开许多惊人黑幕,六次走上法庭、四次死里逃生。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良心。

但是,从央视的《焦点访谈》到3·15晚会再到各级媒体曝光的“黑幕”,触目惊心的背后,几乎都是靠记者“卧底”揭开真相,相关部门却总是姗姗来迟:要不是“打假”记者出手,我们还得继续与各类假冒伪劣为伴,浑然不知已经落入人家的圈套。另一方面,与每年的“3·15晚会”成绩斐然相对应的是,不良商家管不住也抓不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年年都有生力军,这可正说明,我们某些职能部门的工作存在严重缺位。

新闻记者与执法人员的定位不同,就好比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那得是我人民警察出手才行,而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这本来应该是政府相关机构和监管者们的职责才对啊!记者们冒着各类风险所做的“卧底”和“暗访”,不正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到的吗?

美国新闻伦理专家Bob Steel认为,“卧底”行为就像是一把刀,有着锋利的刀刃。高频率地、不恰当地使用会误伤到无辜的人,侵蚀掉新闻界的公正。同时,过度使用这把刀,还会让刀锋变钝,反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大概也是近年某些媒体“打假”人员利用手中的便利条件成为寻租工具的原因之一。

即使被记者“打假”曝光,职能部门的同志们也多不伤根本。比如因某某毒奶粉事件而被问责的官员,再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总计数十人,已经陆续复出,差不多都重新上岗了。

另外,如果被记者调查出来的事件本身与人民群众的安全密切相关,就应该及时发布,中止违法事件,而不是集中到某一个时间节点,为了某一档节目贡献收视率。打假这副担子,就别总让记者扛了,记者肩膀再厚实,也比不上执法部门膀大腰圆。

猜你喜欢
黑幕卧底职能部门
诱捕卧底
卧底机器人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检察版(十)
谁是卧底“真好玩”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谁是卧底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首次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旁听大会发言
轮胎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和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