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分析

2017-11-12 21:03杨皓润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意识状态

杨皓润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科技的创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与综合实力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各项综合实力都保持着蒸蒸日上,科技创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在科技创新如此广度的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发展科技创新的深度和质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科技创新质量与效益的阻碍,为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度不足。就如何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效益与质量,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为加强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地位中的综合实力,是目前进行科技创新改革的重点。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科技创新发展为科技人员提出了集中创新意识与理念,希望能够帮助主动推动科技创新意识转变发展思路,主动进行创新探究,为加强我国的科研机构建设活动提供可参考的科学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意识;状态;质量和效益;科技强国

创新一词最初是从经济学上提出的,后来又被用于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衍生出了科技创新一词,科技创新就是结合科学知识对技术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认识等,产生新产品与新体系,推动科学技术的积极进步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效益。新时期,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了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这也是国际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之一。针对我国所处的全球化环境而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需要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为提高薄弱环节的建设,重要举措就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的实力跨越,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意识。

1.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建设已经成为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将其置于我国各项工作建设的突出位置,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科技创新的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上,确保科技发展的广度和规模,同时更要注重对科技创新质量与效益的保障。从根本上讲,科技创新的发展主要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中表现主观能动性的科技创新结果,在创新活动中达到的创新体验,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各项工作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因此,科技创新意识是决定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决定了科技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手段,才能有效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建立对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合理把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相关发展方向的调整,加强对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等主要建设方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为加强社会科技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新时期,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利用科技创新理念,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工程,保证科技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就要增强科研人员的现代创新意识,强化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

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的因素,加強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的要求,提升全民族的创新理念对于推进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引领者要不断加强队伍管理,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以建设科技管理为目的,积极改善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决策服务,摒弃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勇于探索,不断取得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发现,为培养真才实干的科研人员提供政策保障。

2.1创新意识因素

创新,在事物更新换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了一切事物发展的进度,要想加强新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新突破,就要不断引进科研人才,为科研队伍建设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促进创新意识的凝结与升华。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与服务建设意识,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理论建设,保证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科研人员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加大对他们的鼓励指导,建设良好的科技队伍,让工作者积极进行成果的转化应用,使科技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实现其自身价值。在积极鼓励的环境下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科技人员的不断追求中提高创新意识的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症状的发展,真正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

2.2人本意识因素

科技实力的发展促进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在科技尖子人才发展的过程中,为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意识培养,科学管理科研人员人本意识的培养,促进人才创新的活力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创新意识的潜力,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的充分发挥。新时期,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研创新的现状,加强对科研管理的知识体系建设,在充分认识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提高对知识能力的发挥,积极引导科研队伍的人本主义思想建设。在知识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扩展,加强尖子人才的知识体系建设,合理科学地更新科技创新意识建设,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传统制度的禁锢,对于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忽视了人本管理意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建设中,就要发挥知识与人本主义思想,加强以人为本意识的培养。

2.3战略意识因素

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战略意识作为科研工作的长远规划意识,提高了对科研工作的宏观意识调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创新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长远规划与宏观调整政策。对于科研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与控制,加强对科研人员强化战略意识的培养,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长期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要树立战略意识,加强对科研教育工作的关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科技发展的趋势,让学生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与创新欲望,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学习,追求并掌握一定的科研理论,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endprint

3.提高科技创新的举措

3.1加强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建设

只有加强科研队伍的创新意识管理,才能推动集体的创新行动,加强创新管理举措,就要将创新意识作为一项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落实,保持科研队伍高度的创新意识。所以,作为科研人员,就要始终保持科研精神,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固势,积极改进创新思维路径,合理找准创新点,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在科学的引导下,为科技工作提供不断的推动力与支持。其次,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兴趣开发,推行政策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特点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将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不断与国家的服务目标相融入。科技创新意識的培养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这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以科研人员强大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充分尊重与树立创新意识,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建立良好的创新理念,真正发挥自身的求知欲望,不断发挥自身创新主体性。

3.2推动创新意识向人本思想发展的思路

利用人才资源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将培养人才、稳定人才作为发展科技创新的决定性作用,人才创造才是科技创新工作的中坚力量。“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保证高度的人本主义思想建设,提高科研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将人本主义思想发展为建设我国科研队伍的根本举措,发挥科研人才的主体意识。鉴于此,加强科技人员的人本主义思想建设,创建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在科技创新培养过程中,加强对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效益决定因素的把握,提高科技理念创新的关键所在,积极主动推动科技人员的人本主义思想发展的思路建设,真正将被动创新推向主动而积极的发展意识转变。在建设过程中保持科研队伍建设的高度精神集中,将人本主义思想推向创新精神建设的高潮,逐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传统创新意识的禁锢、创新能力沉淀等因素而造成对科研队伍创新成果研究的阻碍,壮大发展我国科研队伍的创新意识建设,提供科研理论体系保证,真正将我国的科研队伍建设成成熟稳定的创新力量。

3.3提高科研队伍管理者的战略意识

在科研队伍建设中,提高对科技管理者的战略意识培养,提高战略意识在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在国内外科技成果发展的基础上,做好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队伍思想建设,认清当前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新时期,充分提高创新思路建设,提高全员的创新意识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从根本上抓住科技创新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因素,加快积极的科技创新的基本体系,为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在科学理论的参考下争取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好我国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不再是为生存而创新,而是要加强队伍的创新激情、动力、自信与担当,与我国的长远战略目标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断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活力,实现我国科技发展向大国领先发展地位靠拢。

4.小结

本文就如何提高提升当前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及“人”的因素科技创新中担任的重要角色进行剖析,分部探讨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重点是加强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发展科技创新的效益理念,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加强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尽量保证数量与质量的等效提升,使我国科研队伍建设真正走在国家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骆健俊,杨培慧.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46-146.

[2]刘春风.浅析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97-97.

[3]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81-84.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创新意识状态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