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还是折衷主义:对中庸思想的辩证分析

2017-11-12 13:11张琼月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辩证法

张琼月

摘要:本文对折衷主义的概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中庸思想和折衷主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辩证的分析了中庸思想,希望以此能够加快学生对中庸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辩证法;折衷主义;中庸思想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者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思考:中庸思想到底属于辩证法还是折衷主义呢?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庸思想是辩证法,其能够使事物达到一切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庸思想是折衷主义,其主要是和矛盾调和论相一致的。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基本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笔者对中庸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有助于人们对中庸思想进行了解和深化,从而加快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折衷主义的涵义

折衷主义,在很多地方也称为折中主义,但是这两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我国古代,衷和中这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讲的是有关哲学上的问题,因此,需要有效的将折衷主义和折中主义区分开来。折中主义,是一个褒义词,主要是指人们能够对一些是非曲直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在这里,“折”是指判别和决断的意思,而“中”则是正确的标准。通过对我国传统的经典书籍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总结出“折中”的涵义。折中所承认的事物中主要是指事物的过分和不及这两个部分,力求对事物进行调节,从而使事物达到中正的标准。而折衷主义则是指,没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只是将一些思潮和想法机械性的拼凑在一起所形成的哲学的观点。一般我们看来,折衷主义是对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片面的看待,而不是从具体的发展中所得到的全面辩证的分析。仅仅通过机械的拼凑概念,最终将会使所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从而使概念变得模棱两可,不利于相关概念的掌握。总的来说,人为的抹煞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性,无原则的将概念相结合起来,这被称作是折衷主义,而在肯定差异性的前提下,将矛盾的对立面相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从而促使矛盾向着一个和谐的方向发展的,则被称作是辩证法。

三、中庸思想与折衷主义的区别

中庸思想主要强调的是二者关系的同一和协调,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的具有原则性的,它不是那种没有原则性,而随意进行的调和。一般情况下,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孔子认为在折衷主义中所强调的“乡愿”,它严重的危害到了中庸这一道德。孟子也表示,对于那些不讲原则,一贯的强调调和的这样的一种做法,他也是极其反对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一种观点。从某些程度上来看,在这里,他主要提倡的是那种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讲求原则的“君子”的这样的一种人格。此外,中庸思想还体现在“礼义制中”这一思想当中。可以说,严格的遵守“礼义”,这也是对于中庸道德的一种诠释和表达,同时也是检验的客观标准。中庸思想主要是指,在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则被称作不及,如果超过这一标准,我们就称其过。可以说,中庸思想它是有其特定的标准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礼义制中”包含着一些落后的成分,但是不能简单的认为它就是无任何的原则性的。从“礼义标准”来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标准,才能够有效的将中庸和折衷主义相区分开来。

四、关于中庸思想的辩证分析

中庸思想具有两重性,从正的方面来看,中庸思想一般情况下是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的,它在某些程度上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辩证的关系,例如,事物之间的质和量关系。辩证关系又可以称作是朴素的辩证法。而这种思想来源于我国的古代社会,它主要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构成了人类思维辩证发展的一个基本的阶段。之所以称其为辩证法,主要是因为在当时,人们已经看到了世界是一个整体,一切的事物都在发生着改变。对于一个事物来说,它有两个相对立的面,而这是可以相互进行转化的。在事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它就会发生质变等等,这些在中庸思想中已经有了很多的体现。而从反的方面来看,中庸思想又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永远没有不被打破的度。这就使得中庸思想带有很多的保守的思想,它虽然也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却使得整个斗争都在一定限定的范围内发展,这样,可以看出中庸思想中所存在的不彻底性。这是需要大家充分的进行认识和把握的,值得人们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结语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尽管“中”可能会被理解成其自身的一個对立面-折衷主义,但是从它的本身来看,它并不是折衷主义,在它的内涵中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新时期,相关学者要对这一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并从日常的实际出发进行应用,这样,有助于处理日常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林可济. 孔子中庸思想的两重性和毛泽东对它的评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9-14.

[2]许东波,马宾涛,董永亮. 毛泽东对孔子中庸思想的评价及启示——以1936—1940年毛泽东相关思想为例[J]. 学理论,2010,(12):55-57.

[3]柳倩月. 中庸、折衷主义与价值判断[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23-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法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