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析

2017-11-11 16:00周建桃刘军华
科技视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工业4.0教育环境网络文化

周建桃 刘军华

【摘 要】“工业制造4.0”时代背景下,社会背景、环境要素、学生价值取向及生产技术发展态势,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已形成质的变化,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内在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本文针对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理论认知高度、提升高职教育认同感、优化高职教育环境、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等环节制定举措,为高职教育学习动机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旨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高职教育本身以及学生发展。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育质量;教育环境;网络文化;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职教育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优质的高职教育能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素质,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已升华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层次技能型主导人才[1]。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教育可有效助推生产力发展,彰显其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地位。

高职教育除受教育自身因素影响外,社会经济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制约要素,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呈现着相互依存、共生态势[2]。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4.0时代背景下,技术人才需求已形成质的变化。面对纷繁的社会背景及环境要素、学生迥异的价值取向、日新月异的生产技术发展态势,高职教育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

肩负职业教育发展重要使命的高职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优化高职教育培养理念及模式是大势所趋。高职教育诸要素中,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教学效果,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3]。剖析高职教育质量要素,科学探究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无疑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对教育本身及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教育学习行为走向及影响因素

受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学生个性及价值取向因素影响,高职学生学习行为呈多元化特征,如被动学习、上进心不足、意志力薄弱甚至厌学等[4],不同程度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

1.1 社会、家庭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差

受国情制约,职业教育尚无法真正被社会、家庭认可,形成职业教育“证书无用论”认知,自卑心理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部分受教育者丧失追求,学习目标盲目,动机贫乏。

此外,拜金、享乐、道德伦理淡化等社会恶习,及“脑体倒挂”错误导向,严重侵蚀着高职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5],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和价值取向迷失。

1.2 高职教育环境的制约

高职教学场所、知识体系、教学主体及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始终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历程,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2.1 教师个体素质薄弱

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彰显教师人为导向及辐射作用,其言行影响着受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教师教学理念及行为偏差,必然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对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产生消极影响。

(1)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改革缺乏力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组织枯燥,学生丧失对知识的求知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敷衍了事,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知识的渴望,学习内动力贫乏。

(3)生产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教师无法与专业领域同步,学生失去对教师、专业的认同感,怀疑教师传授的知识体系,消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知识体系过于专业化,教师教学手段缺乏新意、创新,无法与教学合理呼应,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吸收,转化为被动应付学习模式,易产生厌学心理,丧失学习目标、兴趣。

日常工作及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忽视情感态度对学习动机的养成。教师缺乏责任心,忽视对学生的关爱;处理事务存有偏袒、有失公正;教师言行举止,流露对高职地位及学生的轻视行为,对学生自尊心、上进心造成伤害,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抵抗逆反心理,严重制约学习主动性。

1.2.2 专业文化底蕴贫乏

专业文化益于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及专业气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价值。

目前,高职专业建设普遍存在文化底蕴、自身特色及人文熏陶不足现象[6],导致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文化环境要素无法呈现,尚未有机发挥专业文化的文化传承和导向作用,制约了学生系统思维。

1.2.3 实训教学体系的弊端

作为现代技术力量的摇篮,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部分高职院校仍以功利化为办学目标,教学设施及实训场所无法满足教学所需,知识体系设计未能与岗位合理对接。诸多弊端使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热情不断消退,严重侵蚀了其原本薄弱的学习动机。

1.2.4 “网络文化”的“双刃性”

随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平台,可促进学生现代观念及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益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

部分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开放性资源易诱发学生的依赖心理,求知欲望减弱,失去学习动力。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视其为娱乐和消遣工具,学习索然无味,丧失了追求目标及学习兴趣。不健康资源诱使部分学生人生价值观扭曲,学习兴趣、动机荡然无存。

1.3 受教育者的个人差异

(1)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全新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模式致使学习吃力,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动力,逃避学习、最终彻底放弃。

(2)部分学生无法面对高职身份,自认前途渺茫,失去了人生信条、自暴自弃,逐渐逃避、放弃学习,荒废学业。

(3)部分学生未糾正原厌学陋习,意志贫乏、组织纪律涣散,消极对待学业,失去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endprint

(4)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无法抵制不良诱惑,沉迷于享受、玩乐,放弃学业。

(5)部分学生鄙夷生产一线,无法接受高职价值取向,沉溺于人生失败泥潭,消极、抵触对待人生、学业,学习无兴趣、动力。

此外,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性别及面对成长困惑的迵异,均影响其学习理念、动机。

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实现高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其成长、成才的内动力。

2 高职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动机决定成败,兴趣方是最好的教师。唯有探究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才能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及学生发展瓶颈,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职人才。

2.1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理论认知高度

高职教育核心宗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机构建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内动力,必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高职教育质量是指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涵盖适应性及规定性,具有外适、内适及人文质量诸多属性。

2.2 激发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

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是在满足社会发展前提下,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社会与个体价值平衡发展。只有遵循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信守差异性、主动性、发展性及激励性准则,方能构建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2.2.1 引领学生提升高职教育的认同感

高职教育立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顶端,对职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引领及导向性作用。当下,高职教育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向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及传播和构建工业文明、企业文化的教育功能。

故高职教育应强化其社会地位,让学生领悟高级工匠及行行出状元,增强其现代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其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

2.2.2 优化高职教育环境

(1)有机发挥教育主体的导向功能

教师担负着传承文明、育人授业重任,其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组织能力对学生走向知识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以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应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师生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信任;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积累,以此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此外教师应注意良好的形象,以赢取学生尊敬、信任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动机。

(2)强化专业文化的熏陶

专业文化益于学生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及气质的培养,能够深化高职教育文化底蕴、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高职教育应强化专业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构建优秀教师团队,搭建院校与企业专业文化载体,构建专业文化评价机制,进而深化专业文化内涵,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实施,推动学习动机养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特点,将教学要素有序安排,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无疑是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育主体应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核心宗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指导思想。教育主体必须坦然接受学生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开拓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教学设计,构建 “乐趣、轻松、实效”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科学借鉴“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开放、平等、个性化及多样化,驱使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多元化态势,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决定性影响。

高职学生应科学运用认知工具,合理吸纳网络资源正能量,构建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必须明辨是非,树立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求知欲,推动学习动机的养成、促进自主学习。

2.2.3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习动机源于需要,作为学习动机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动机的形成、发展是其心理自我唤醒的过程。高职教育应深刻剖析受教育者的需求及实现瓶颈,科学加以引导,培养其自觉、坚定、持久的认知和行为。

(1)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职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信念及远大理想,增强自信,调节、制约其学习动机的养成。

应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积极性教育。应使学生切身感受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2)参与学习动机激发

应科学构建师生合作学习、经验分享模式,唤醒学生“教与学”主人翁意识,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剖析学生困惑及问题所在,重视学习兴趣培養,借助兴趣助推其浓厚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愿付出提高技能、获取所需知识。

(3)“量体裁衣”制定发展规划

正确认知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其特点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能动性,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其学习内驱力。

总之,引领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持续优化高职教育环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是高职教育学习动机养成的有效策略。

3 束语

为适应高职教育目标及“工业4.0”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将学生自动学习作为重要任务,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所在。

探究科学、有效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对高职教育以及学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印罗观,刘媛,潘玉琴,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取向——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9):58-59。

[2]易芳.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时代金融.2015(5):277.

[3]陈婉玉.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12):74-75.

[4]蔡有柱.浅析铁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福建质量管理.2016(4):215.

[5]杨建.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现状[J].考试周刊.2016(06):166-167.

[6]朱慧卿.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94-95,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4.0教育环境网络文化
汉诺威工业展聚焦“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