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刊物介绍
《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7年改名为《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对日本、美国及台湾的新闻较为关注。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同时,《环球时报》鲜明、坚决地向世界亮出中国民间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成为中国百姓参与国际舆论的一个渠道。外国主流媒体和驻华使馆普遍关注环球时报,对其所反映的中国民意加以传播和研究。
环球时报
- 朝鲜亮出停止核试条件
- 美驻菲攻击机抵近黄岩岛
- 美不应指望将朝核问题外包给中国
- 文明冲突不存在,世界文明“大一统”
- “核恐惧”是人类自我恐吓么
- 围绕宗教的和谐是中国社会之福
- 对离岸社团不能一棍子打死
- 5名西方外交官不应这样搞“串连”
- 巴新可成海上丝路一个枢纽
- 俄高官:文昌发射场首秀在即
- 首个航天日,中国频爆太空大计划
- 本报记者调查全球多国手机套餐
- 中国最不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 汽车制造商在华竞逐内道优势
-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有功
- 拧掉水分,康巴什不是“鬼城”
- 拥有欧洲钢琴已成中产标志
- 巴西球员来华,收入是主因
- 食品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 西乱象下的发展之殇
- 在斯大林地堡按动“核按钮”
- 越南“扁担饭店”开在女人肩膀上
- 在印尼科莫多“寻龙”
- 港府考虑对“港独”采取行动
- 散布马英九“走光照”遭岛内谴责
- 台媒不满“立委”提案也抄袭
- 澳“跟风”对中国钢铁反倾销
- 汉诺威工业展聚焦“工业4.0”
- 外媒关注苹果部分服务在华受限
- 中国对非贷款,交通领域最多
- “奥运禁赛令”戳痛篮坛利益伤疤
- 印度体坛不满影星出任奥运大使
- “王子”50亿遗产或由妹妹继承
- 外援“抢镜”反衬意甲没落
- 韩国《后遗症》受宠世界网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