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伟
摘要:中华美术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中的精华部分,其意识形态的构建是随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而清末民初西方美学的传入更是极大推动了我国美术意识形态的转型与确立。可见,西方美术中关于绘画思想、方法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促成我国写实意识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助力。本文以20世纪初我国现代美术写实意识的萌芽为导向,对写实美学意识的发展进程予以纵向归纳和梳理,从而为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美术;写实美学;意识形态;构建
以书画体系为主的中国传统美术自汉代起便奉文人画为正统,由文人墨士创制的审美及评价标准奠基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19世纪初是写实美学意识演变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于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西方先进美术理念为国内写实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促成了美术体制、审美观念的转变及美术事业的繁荣,成为我国传统美术步入现代化的标志[1]。美学意识的构建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美术水平,更是引导美术创作的规范标准,由此可见写实美学意识在中国现代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一、现代美术中写实美学意识的形成
狭义上的写实主义系对当代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及充分再现,而广义上的现实主義则侧重对人物与环境的写实绘画,突出写实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写实美学意识的萌芽
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启迪最早源于宗教人物绘画,为我国写实主义美术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在大量外国传教士进驻中国后,他们通过成立美术团体与美术学校,将西方写实性的艺术理论、绘画技巧教予中国画师,促成了我国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萌芽。直至20世纪初清政府开办美术学堂标志着中国美术正式向平民化、体制化、系统化和现代化迈进,而这一时期我国美术教学已初涉写实主义技巧培养。加之大量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开展写实主义教学,培养学生对各种实物的写生技巧,促成了中国特色写实主义的萌芽与美术事业的全新发展。
(二)写实美学意识的演变
我国写实美学意识在时代的推动和引领下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伟大变革。
1.萌芽期:自西方绘画传入我国至美术学校的普遍开设,标志着美术写实意识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学校开始统一将水墨作画替代为铅笔素描,以写生、写实技能的传授为教学基础。这一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及绘画思路,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更为写实思潮的宣广提供了条件,为写实美学意识的形成提供强大支撑。
2.实验期:写实主义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民族主义、现实主义与西方艺术的广泛融合,借此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改革创新。这一时期的美术画作充分体现了以实物为素材、以写实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主旨的鲜明个人特色,并涌现出李可染、齐白石等优秀的写实画家。至此,中国绘画艺术经由传统国画中写意精神与西方美术中写实科学的完美结合,促成了中国文化多样风格与形式的改革。
3.整合期:20世纪30年代中日战争的爆发扭转了我国美术艺术的发展轨迹,各流派画作纷纷转向抒发抗日情绪与爱国情怀,继而饱含革命激情的新写实主义画家日渐活跃[2],成为推动中国美术继续发展的主要助力。这些新派画家严谨秉承“写实”理念,走入广大农村、抗战前线等地收集创作素材,使我国写实主义向描绘战争的绘画风格整合。
二、写实美学意识的培养
(一)学校教学中对写实美学意识的培养
教育改革对美育课程的增设与编排为写实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推广平台。中国写实教育从培养写生技巧到创建写生素描体系的改革进程,促进了写实主义艺术理论的成型。而国外各类画种的引进和开展更为写实主义的培养创造了良好契机,现代美术教育课程多以常识性和知识性写实美术教学为主,全面综合解剖、透视、明暗、比例等西方科学知识,使学生客观感受事物属性、深刻体会写实美术的精髓。
(二)美术社团中对写实美学意识的培养
我国美术界的结社活动形成于清末明初时期,壮大于20世纪20年代,民间普及于同世纪30年代。随着1937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成功举办,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在美术界尤为盛行。绘画界在战争契机及残酷氛围的烘托下,催生出辛辣讽刺、极具批判性的新画风,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迅速跻身社团主导地位[3]。同期美术界抗敌协会多次举办全国性大型美展,通过对前线战事的真实描绘,宣扬现实主义理念,激励爱国艺术家积极投入现实艺术创作。
三、写实美学意识在现代美术中的普及
中国现代美术中写实意识的普及离不开画展、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宣传,而作为现代先进艺术理念的写实主义则在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中,逐渐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创作理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美术期刊多由美术学校及社团创办,促进了西方美术与现代绘画理念的传播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自主举办的美术展渐为盛行,后期发展为专门的画作展览会。这种传播形式为新时代美术艺术奠定了群众基础,其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参考文献:
[1]武小川.迷失与重塑[D].西安美术学院,2012.
[2]李文.中国现代美术体制与写实美学意识的建构[D].西南大学,2012.
[2]薛旻.中国现代美术写实美学意识构建[J].大众文艺,2016(23).
[3]谢圣明.传播学视野下《申报》与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1872-1937)[D].浙江大学,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