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探究

2017-11-10 13:32倪宗逸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支架式小学英语教学

倪宗逸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国便强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拥有工具性、人文性。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进行互相交流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语言知识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变的越发重要了。本文主要对非连续性教学的背景,以及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非连续性 支架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97-01

1 引言

何谓“非连续性文本”,其实就是指采用阅读数据、表格、清单以及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等进行的一系列说明、解释与讨论。最关键的部分便是“说明、解释、讨论”。“非连续性文本”最初来源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为代表的素养测评,PISA阅读素养测评认为“阅读素养”是指为增长知识、发挥潜能来参与社会活动,理解、运用和反应文本、对书面阅读活动的参与度的能力。

2 非连续性教学背景

在如今这个充满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作为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我们,不可避免的与信息接触十分频繁,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日常生活中信息的获取以及加工、评价、选择消息的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包括新闻报道、各类产品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等日常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体现在获取、处理、评价信息能力,考察的是学生依据材料而提供的线索及情境并获取、分析、解释信息,并对新信息做出判断与评价的能力,最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能力以及对不同环境能够灵活的运用阅读策略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与初中、高中的要求相接轨。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目的是为了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并强调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3 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模式教学是以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新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并通过不断填补信息差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概括为五个环节,下面对这五项环节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个便是搭脚手架,衔接课堂。搭脚手架主要是为了给学生设计一些阅读前的工作,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引入一些新的知识。本课阅读的内容主要是一篇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内容即可以是一天内的规划,也可以是以简单日记的形式,鉴于学生所之前最近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与日记有关,所以笔者将本课的内容当作一天简单的日记来处理,还配有一些生动的图片,来培养学生对该方面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对于复习模块来说,先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通过游戏、提问过程,笔者在阅读前搭脚手架,进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在英语课堂上,首先可以以演唱歌曲Tick,tock,time这类欢快型歌曲作为热身,开始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有效的复习了学生对时间的表达;再者开展游戏“猜一猜图中人物在做的事情”,使学生们依据图片找线索,来猜测人物做的事情,进而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目的;最后,使用文本对比的方法,引出本课所讲内容。第二个是创设情境,进入课堂。情境一定要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是有利的,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问题化才是最有效的创设情境。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将问题设入一个情境之中,对学生能够发现、分析、解答问题起引导作用,并且还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的方法、探索的程序。第三个是指实施独立探索,培养新知。独立探索可以看作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属于学生自我进行信息加工的一个过程。在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中,学习并不是指通过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指通过学生自己来构建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本身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主动的接受新的信息知识,并对新接收的信息辅以重新的认识,并且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建立自己对其的认识及理解,老师也只是起到支架支持及引导的作用。第四个是指协作学习,提高效率。协作学习不仅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还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要通过独立探索之后,在所属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并通过小组同伴间对学到的新的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第五个就是效果评价,及时检测。在学习中,对学习的评价很重要,它不仅是对学生本人的一种自我评价,还包括學习小组及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其中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给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形成意义建构。

4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中,非连续性的阅读文本占有较大的比重,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任务中,能够使学生自己得到一些学习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正是由于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形成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期间,采用“支架式”模式来对英语的阅读,是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认知的,这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张琳.王林华,刘海平,李昌涌,马子跃,刘俊平,张鸿鹄,李冬玉,关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3,(10):123-125.

[2] 王雁虹. 王林华,刘海平,王常月,马子跃.长沙市雨花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5):345-345.

[3] 方乔.孙志军,柳依依,王冰玉,李永生,张翠萍,基于超音段语音训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青浦区小学英语教师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 范瑜.刘媛媛,刘海平,王常月,王欢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故事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 孙杨.范瑜.李兰译,刘海平,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育政策的话语秩序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6] 朱星星.李东兴,张云鹏,刘海燕,李畅和.英语谚语在小学英语词句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江南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架式小学英语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