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艺术歌曲《我哥回》的演唱技巧分析及情感内涵
张琳曼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00)
《我哥回》是一首纪念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艺术歌曲。歌曲用拟人的手法,从一只小鸟的视角表达出对屈原的怀念与崇敬。作者运用了类似鸟叫的滑音、跳音,以及规整的和声曲式,歌曲旋律哀婉动人,歌词如泣如诉。在类似鸟叫声的一连串呼唤啼叫中激起听众对屈原这一爱国主义诗人的无限缅怀,如何运用熟练的演唱技巧演绎其中的情感内涵,更是歌者需要研究的内容。
《我哥回》;演唱技巧分析;情感内涵
《我哥回》是由雷子明作曲,周曼丽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主旨是纪念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即现在的湖北。他胸怀大志,志在报国,但后被奸人所害,使其政治理想破灭,虽有心报国,但无力回天,最终以死明志,投江汨罗。后相传屈原的堂妹因怀念哥哥,悲痛万分,期盼屈原能够归还,终日呼唤着“我哥回”、“我哥回”……最终化作一只啼血的小鸟,鸟叫声就像在呼唤“我哥回”,这种小鸟后来也被命名为“我哥回”。这一传说即此曲的创作灵感之源。作者旨在通过一只小鸟的视角表达对于屈原的爱戴,也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情绪在歌曲中升华,这就需要歌者倾情的演绎和二度创作。
此曲旋律整体呈流线型,连贯且婉转,而女高音优美动人、飘渺嘹亮的声线最适合此曲的风格特点。歌曲以伴唱哀婉的“啊”及悲叹的朗诵开头,在朗诵的末尾,女高音哀婉飘渺的声音逐渐展开 :“有一只小鸟在峡江上飞,嘶哑的嗓子好伤悲”,将听众带进峡江情境,越来越能打动人心。
在交待了主要背景后,开始以小鸟的角度抒发对屈原的感怀,唱出“我哥回呀、我哥回哟”这一主题,并不断重复,逐层递进。这就对于歌者的气息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歌词重复,但情感推进,要求气息处理有层次。
由于旋律高音低音上下浮动幅度较大,声音位置的把握难度随之加大,高音低音声音位置统一,方能保持作品处理的连贯完整,所以歌者在演唱过程中需始终保持高度的腔体打开状态,气息作为基础给予稳定的支持,位置保持统一不变,方能尽量保证声音的完整连贯。
歌曲是较为规整的两段体结构,第一段较为平稳,主要交代故事背景,在二段此曲逐渐将内容推向高潮,音区也逐渐升高,二段中部偏后出现全曲高潮,即女高音标志性高音,直至跳音到达了小字三组,尤其是标志性的高音#HighC。由流线型的连贯音逐渐升华为跳音,表达出啼血小鸟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这类高音的出现对于歌者气息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连贯音气息平稳托住,而且要求跳音处小腹发力绷紧弹起,方能显示高音力度和对情绪的精准把握。
谱例 :
呼唤的最后,作者再次以“我哥回”作结,再次点题,感人至深,歌者气息始终保持流动,旨在表达情绪未完结。
两段体的曲式结构,歌者主要把握的就是情绪的逐层递进,反映到声乐技术技巧上就是气息的逐层把握,唱出对比,且声音位置不能随之任意移动。这是对于歌者声乐技巧的基本要求,在此曲的演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始终遵循演唱技巧为感情服务这一要点,用恰到好处的技巧投入到充沛的感情中去,唱出真挚情感,唱出民族精神。
此曲作为一首缅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不论从哪一角度都散发着对于屈原的无限崇敬和哀婉叹息。文学和声乐在此完美结合,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我哥回呀我哥回,喊得家乡成秭归”,由于小鸟的呼唤,这一地区也因此得名“秭归”,以此表达对屈原的爱戴,这更是对于其精神的一种崇敬。这种崇敬在声乐作品中得以体现,在词作者的两段歌词中,层层递进,加之旋律的跌宕起伏,使情绪逐层推进,将对屈原的缅怀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这是词作者赋予我们的,更是屈原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是声乐作品对我国爱国主义精神与传统的致敬。
作为歌者,我们更将承袭这种伟大精神,运用扎实的演唱技巧,唱出爱国主义精神,唱出更多更好的声乐作品,这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更是肩负的责任。
[1] 李飞、刘佩荣.中国艺术歌曲《我哥回》的魅力[J].戏剧之家.2013
[2] 任娟.《我哥回》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J].音乐探索.2016
张琳曼(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