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艺术人类学的中国传统图案研究
胡晨1赵虹2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2.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本文以艺术人类学中博厄斯提出的观点 :“有规律的形式和平整的表面是实现装饰效果的必备要素。”为理论依据。以几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纹样为例,探析“对称”与“重复”是中国传统图案的重要构成方式之一。这种构成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图案的装饰效果更具独特性与美感。
传统图案;对称;重复
艺术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理论,对人类社会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的学科。①其中博厄斯认为 :有规律的形式和平整的表面是实现装饰效果的必备要素。②沃什伯恩对博厄斯的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沃什伯恩发现艺术品图案中重复出现的单元轴线。在图案中只存在三种可能 :(1)围绕一点循环;(2)沿一条线或一维行进;(3)二维行进。③在中国传统图案中也存在着这种规律,根据排列方向的不同称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中国传统图案中经常以这两种方式进行排列组合。本文将以中国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例分析并论证。
中国传统图案的排列方式遵循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规律有 :变化统一、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调和与比例分割。其构成形式主要包括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和特异。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可以循环和反复连续排列的装饰图案形式,左右排列的称横式连续纹样;上下排列的称纵式连续纹样。④四方连续,用一个或几个图案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画面上,使图案上下左右均能向外发展连续起来的图案。⑤
陶瓷是我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创造了大量的陶器并在陶器上绘制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承载着先民们的美好祈愿。主要有鱼纹、波折纹、圆形纹、编制纹等,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图1),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盆体呈红色,盆的外壁绘制的三尾游鱼,无论外形还是色泽几乎一模一样,这是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所呈现的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瓷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瓷器的器型不断增多,制作工艺不断提高,瓷器上的图案也逐渐丰富,不仅有几何纹、动物纹还出现了花草植物、鱼虫鸟禽及人物、字体类图案。常见的有“折枝花图案”,其与飞鸟、云纹等图案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形式进行组合运用。还有“清同治黄地红彩‘喜’字碗”,(图2)通过对“喜”字的不断重复形成瓷碗外壁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1
图2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汉族的汉服、满族的旗装等独具特色的服饰。这些服饰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图案,其图案的排列方式具有一定规律。如汉服,服装结构主要由交领、右衽、系带、宽袖部分组成。汉服整体款式上是左右对称的方式存在,在交领、腰带和衣袖的边缘多用“回纹”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呈现。冕服(图3)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专属于皇帝的服饰,一般在朝会及重大仪式之时皇帝穿着的正式服饰。秦汉时期皇帝所穿着的冕服的图案纹样更加讲究“对称”与“重复”。服饰上绣有“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内涵丰富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日月均为圆形,圆中饰乌为日,饰蟾或兔为月,形成多以北斗七星表示;山画成山形,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换之意;华虫,羽毛五色,做雏形,用华丽之鸟,取其文丽、文彩之意;宗彝是一种祭祀礼器中绘的智兽,取其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光明之意;粉米,画成谷粒形,取有所养之意;黼,形如斧,取其决断、果断之意;黻,两兽相背形,有背恶向善、君臣离合之义,取其明辨、明察。⑥衣服的左右肩膀处分别绣有“日”、“月”,左右袖子均绣有“龙”、“山”和“凤”的纹样,形成对称。裙子的左右两边同时绣制了“宗彝”、“藻”、“火”、“白米”、“斧”和“黻(fu)”,左右以对称的样式进行排列。衣服的交领与衣袖边缘绣以“回纹”,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排列组合,体现服装庄严、肃穆、权威与神秘的特点。
清代龙袍(图4)是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特制服装,龙袍的设计融合了满汉两族的特点。汉族帝王所穿的礼服是传统的长袍宽袖,但清代皇帝的龙袍则保留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披领和马蹄袖。其主要由领圈、弯子、马蹄袖、衣身四大部分构成,服饰的整体结构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存在,在领圈、马蹄袖口、衣身边缘和衣身与马蹄袖连接处,图案皆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排列组合。龙袍上绣有八条龙,领圈上的飞龙纹呈左右对称,衣身中间两条龙是前后对称的盘龙纹图案,衣身上其他的龙纹均是以飞龙纹或云龙纹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排列,龙袍衣身底部的海水纹、浪花纹、如意水纹与海水江岸纹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存在。尽显帝王威严之感。
图3
图4
中国的青铜器自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艺术成就之高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青铜器装饰的图案主要分布于器皿的腹部、足部和盖部。青铜器的图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动物类图案与几何类图案。
动物纹可分为饕餮纹,夔(kui)纹、鸟纹和象纹等。
饕餮纹(图5)多雕刻于器皿的腹部,以鼻为中心,有双耳、双眼和双角。器头由两个龙形图案组成,整体图案主要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存在。
夔纹(图6)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外形近似于龙,有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青铜器上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存在。夔纹图案不断发展,后来出现了几何形的夔纹,在青铜器上多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存在。
图5
图6
鸟纹(图7)是一种长尾的鸟形的图案。鸟头上戴花冠的则成为凤纹,多用于装饰铜镜的背面,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存在。
象纹(图8)的图案表现大象的形象,主要刻画出其体型粗壮、长鼻下垂等特征。常用于连接青铜器的腹与足,呈现对称的样式。
图7
图8
青铜器的几何类图案有弦纹、绳纹、云雷纹、环带纹、连珠纹、横条纹等。其一般作为辅助图案,出现在青铜器的边缘,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
图9
图10
“四羊方尊”(图9)是商朝青铜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具有三角夔纹、兽面纹与蕉叶纹,其整体重心在尊的中部,四只卷角的羊头分布于尊的四角,且伸出于尊外,羊身与羊腿依附于尊的腹与圈足之上。尊的肩部装饰雕有龙纹,四面和正中各有两只角龙伸出尊外。四羊方尊上的图案与结构是按照对称与重复的方式构成。
商周青铜文化最著名且体积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图10)。鼎身铸有雷纹,四周铸有盘龙与饕餮的图案。鼎上的图案也多以对称或重复的方式排列。
马勺图案表现形式丰富、用色大胆、风格独特,体现了我国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马勺一般采用神话人物作为创作原型,来进行图案的绘制。马勺的图案造型主要以“脸型”来区分。“脸型”是马勺的基本造型,是绘制图案的主要元素。
马勺的“脸型”有对称型、旋型、固定型、立体型等。
对称型(图11)是以人物图形的鼻梁为对称轴,用对称的表现方式绘制图案,这样的图案通常用来展现正直忠诚的形象。
旋型(图12)是从脸谱图案的额头到鼻梁运用S型或涡型的方式表现,展现性情残暴、凶狠不仁的形象。
固定型(图13)指在马勺图案中固定的形态来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如包公、关羽等,其图案形象一般不做变化。
立体型(图14)是将马勺图案的腮部与下颌进行特殊处理,有意将这两个部分突出,将其脸部处理成球体,使得图案更加具有立体效果。人物形象更加恐怖、狰狞,通常表现妖魔鬼怪或兽类等形象。
因为马勺图案是以人或动物脸部为主要创作元素,因此大多是以对称的方式呈现。
图(11)图(12)图(13)图(14)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不仅可以保护建筑物的檐头,还具有美化装饰的效果。瓦当上一般会有图案或文字,位于屋檐的最前端。瓦当的外形近似与饼状,具有正、背两面,背面是与筒瓦相接处,与椽头相接,称之为当背。正面则暴露在外,称之为当面。⑦瓦当的构图饱满、大方,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造型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形。
(1)左右对称式(图15)
左右对称式是瓦当图案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图案左右对称,形象相同且空间分布均衡。这种构图方式美观大方、稳重均衡。如兽面瓦当,以野兽的鼻子为中轴线把瓦当分为左右均等相同的造型。
(2)上下对称式(图16)
上下对称式是以水平线作为分割瓦当图案的对称轴,将图案分割成为上下两部分,两个部分空间均等、形象相同,与左右对称式的整体布局相似。如树木双马纹瓦当,以地面为中轴线把瓦当分为上下均等的空间,图案也成上下对称形式。
(3)中心对称式(图17)
中心对称式是以图案的圆心为对称中心,通过圆心垂直线与水平线将图案平均分成四等份,每一部分所雕刻的图案纹样相近且布局均匀、整齐。
(4)中心旋转式(图18)
中心旋转式是以图案的圆心为原点,形象具有动态效果,围绕着图案圆心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图案形象动感、活泼。
瓦当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以不断重复的,整体的形式存在于建筑中。一般是横向的线条排列,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摆放在房屋或回廊的屋檐之上。
图(15)图(16)图(17)图(18)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分析 ,说明了,“对称”与“重复”是中国传统图案的重要构成方式。是人类在创造艺术过程中对美的规律的总结。博厄斯所提出的 :“存在规则的对称样式的大规模出现和实现这种美学特质的各种模式。”在众多不同民族的艺术品中都得以验证,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得图案取得完美的装饰效果。在现代艺术中,艺术家总结的形式美法则也证明了对称与重复是艺术品的重要构成方式。由此可见,博厄斯的观点基本适用于全人类艺术。
注释:
①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李东晔、王红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②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李东晔、王红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③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李东晔、王红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④ 李贤、时彩舟.装饰图案构成.吉林美术出版社.1986版
⑤ 李贤、时彩舟.装饰图案构成.吉林美术出版社.1986版
⑥ 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版
⑦ 戈父.古代瓦当.中华书店.1997版
[1] [英]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M].李东晔、王红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9版
[2] 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三)[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版
[3] 戈父.古代瓦当[M].中华书店,1997版
[4] 李贤、时彩舟.装饰图案构成[M].吉林美术出版社,1986版
[5] 车正萍.试论汉代铜镜的纹饰[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版
[6] 耿巍.临淄齐瓦当图案装饰艺术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版
[7] 卢花.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2.
[8] 虞锋波.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生活陶艺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1.5.
[9] 孔德权.浅析宝鸡社火马勺脸谱的图案造型特点[J].大众文艺,2015.12.
[10] 王业宏.清代龙袍纹样探析[J].丝绸,2009.07.
[11] 张蕾.中国古代陶瓷图案中的吉祥纹样研究[J].艺术论坛,2013.03.15.
[12] 张威媛.中国青铜鼎造型与纹饰风格的演变[J].艺术与设计,2015.12.
胡晨(1991.02-),男,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在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戏曲。
赵虹(1981.03-),女,汉族,江苏邳州人,讲师,美术学硕士,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