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明+邱凤鸣
摘要:在青少年成长中,除了需要通过知识理论教学来提升青少年的文化水平,还需要借助田径教学对青少年的身体机能进行开发,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及智力水平的共同提升,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田径训练的特点,然后具体探讨了青少年田径教学中的核心训练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44-02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前青少年教育中,除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田径教学也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借助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挖掘青少年的身体潜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素养的提升,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巨大帮助。因此,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加强青少年田径教学中的核心训练工作有重要意义。
1.新时期田径教学及训练特点
1.1 技术水平变化。青少年田径教学中,跨栏运动中的两个跨栏周期减速不多,去程跑速度应均衡;在竞走运动中,青少年技术特点是高频小步幅,技术重点则是加快步频;跳跃项目中,要求学生用最高的速度助跑,主要从俯卧式跳高到力量型背越式跳高,再到速度型背式跳高;投掷项目中,组合了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及心理训练,提升训练效果。
1.2 运动器材的现代化。当前,学校运动场上的器材普遍都运用了海绵垫,这使得跳高及撑杆跳等运动项目安全性显著提升;在短跑或者长跑运动项目中,大多数学校都铺设了塑胶,这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长跑成绩;标枪运动项目中,使用了新型的标枪及掷标枪技术。除了运动器材的变化,在现代田径运动项目中还利用了很多的高科技仪器,比如起跑犯规指示器、激光测距仪等。
1.3 训练的科学化。青少年田径教学中,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且完善的运动体系[1]。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同时重视医务监督以及恢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用专业监测仪器对青少年的训练时间及训练速度进行仔细监测,通过记录及分析相应的数据,使得教师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方法,使得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
1.4 科研服务日常化。为了满足实际需求,目前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田径教学及运动方式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同时相关的研究课题也更贴近运动员的日常运动训练,这使得运动科研也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及综合的体系[2]。科研服务的日常化,使得教学、训练以及科研三者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并且通过科研项目在实际中的推广与应用,也使得科研为青少年田径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对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
2.青少年田径教学核心训练策略
2.1 基于青少年田径运动的阶段性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青少年田径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设置不同层次的田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训练目标上应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及阶段性,通过实际教学不断完善阶段性的目标,进而完成田径训练的终极目标[3]。青少年田径训练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规划,使得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及身體素质能够逐步提升,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
2.2 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
2.2.1 力量素质训练。田径教学中,力量素质水平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青少年田径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力量训练,同时在力量训练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可利用青少年自身体重进行力量素质的训练。青少年因为正处于骨骼以及肌肉成长的换件时期,同时青少年的骨骼以及肌肉还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因此进行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时,可以以青少年体重进行阻力训练,平常训练中可借助各种轻机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第二,需重视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中,在训练时需要尽可能少进行单关节的专项训练,而是要关注小肌肉群力量训练,促使学生大小肌肉群能够得到平衡发展。第三,多进行动力性练习。力量素质训练过程,应该尽可能的少进行静力性的练习,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也应避免长时间憋气训练,避免对青少年发育造成影响。
2.2.2 技能训练。青少年田径教学中,强调技能教学及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青少年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改进及分析[4]。为此,开展技能教学时,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满足多样性、竞争性以及针对性等要求。同时还需严格遵循教学训练基本原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
此外,田径教学过程教师还应做正确的动作示范,因为示范动作的正确与否同教学及训练效果而言有直接的影响。相比传统的口头讲解以及理论说明,动作示范因为直观性较强,因此往往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及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前,教师可以实现熟悉训练动作,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使用技术动作录像、图片以及视频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运动技术。
2.2.3 心理素质训练。田径教学过程,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田径运动项目竞赛中,不仅是技术、体力、体能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受青少年思维的影响,在竞赛中常常会受到外界的感染,这样对比赛成绩的提升不利。比如情绪波动越大,就常常会对他人的言语及举动敏感;意志力不坚定,认为自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或者不能完成比赛;意志力不坚定及存在畏惧心理,就会出现紧张及焦虑心理,这样同样对比赛成绩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田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与理论教学,还应引导青少年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心态面对每场比赛,使得自己所掌握的运动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3 以田径训练内在规律为指导,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田径训练的科学理论中,强调运动训练中适宜的负荷范围同机体的应激程度成正比关系。运动负荷受主要是由负荷量以及负荷强度构成,而负荷量同负荷强度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5]。对于青少年田径训练而言,若运动负荷量及负荷强度同时增加,则会导致机体过度疲劳,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为此就需要两者互相配合,此消彼长。具体而言,对青少年运动训练而言,在一个周期的训练中,应先从量上增加,在基本适应后就可以逐渐增加强度。再一次增加量则需要适当降低训练强度,而如果强度增加需要适当减少负荷量,保证负荷量及负荷强度有起有伏才能够使得青少年训练效果循序提升。
3.结语
总之,青少年是运动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做好学校田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的田径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有利于青少年田径运动能力提升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更好的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业,徐可卫.刍议青少年田径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2):51+53.
[2] 罗光利.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09):111-112.
[3] 陈文烈.广东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07):22-24.
[4] 陈泷.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07):614-615.
[5] 丁晓青,颜彬.青少年田径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02):86-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