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红
摘要: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一节课伊始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两到三名同学轮流上台交流自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如何尽可能地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充分地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很重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让三分钟升华为三十分钟,三小时……乃至更多,沉淀在学生的心底,伴他们一生,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也很重要。在认识到课前三分钟的重要性后,我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语文课堂的、行之有效的课前三分钟实施方法。
关键词:参与;榜样;个性;渗透;习惯;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18-02
下面就从以下方面来阐述如何巧用课前三分钟,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
1.调动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其实都很想去表达,可是有顾虑重重、羞于表达。所以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道东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为此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1.1 培训主持人,树立榜样。我选出班里组织能、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几名同学,轮流担当小主持人,让他们组织同学有序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刚开始,孩子们尽管热情很高,但缺乏方法,组织的有些干巴巴的,甚至有些零乱。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单独的训练,与他们一起探讨作为一名小主持人应该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并指导他们刻意地模仿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发音准确、口齿清晰、面带笑容,语言要富于感情……要自信、大胆……甚至帮他们准备主持词、导语、结束语、过渡语。
后来,我就逐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准备,自己去主持,慢慢的,几位小主持人根据自己当天所要说的内容脱口说出导语,巧妙轻松地引出和总结每次交流的话题。在学生自己的主持下,大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很多同学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绽放出自己的魅力。小主持人中有一位男孩,是一个非常内向腼腆的孩子,我从四年级带上他们班的,四年级一学期下来,除了我点名让他回答问题外,他从未主动和我说过一句话。但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爱看书,勤奋上进的孩子,作文也写得特别好。但他总是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他更善于用笔墨来吐露自己的心声。注意到这些,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跟他搭讪、闲聊,上课总爱抛一些话题让他阐述,慢慢的,他的话多了起来。我见火候差不多了,就让他来担任小主持人。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孩子把主持任务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时候我就及时地鼓励、引导,每次轮到他主持前,我先提前让他在我跟前主持一番,发现问题及时帮他纠正。这样,一学期下来,他在几位小主持人当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了全班同学喜欢的一名小主持人。更让人欣慰的是,以前从不在生人面前说话的他,居然在代表全校学生参加县上举办的演讲大赛中,博得了评委、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他腼腆地一笑,说:都是课前三分钟给'逼'的。
1.2 全员参与,张扬个性。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更应遵循这条原则。不要让课前三分钟成为优秀学生的舞台,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地锻炼和展示。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刚开始我要求主持人按座位次序网下轮,一节课请一位同学。如果当天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评价,甚至是质询。如果当天上台的同学表现比较糟糕,同学们认为不合格的,第二天重新汇报展示。
后来,我又让主持人即兴点名,点到谁,谁就上台展示。如果表现精彩,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如果不合格,也让他们第二天重新上台,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那些喜欢偷懒、浑水摸鱼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硬性的锻炼,逼迫着他们勇敢地站上了这个讲台。在重视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那些口才好,已经游刃有余地在课前三分钟施展自己才华同学,干脆放手让他们去组织、去展示,并引导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对于那些不自信,不善言辞的同学,老师要一定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帮助指导。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1 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刚开始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时候,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简单的古诗 都行。后来,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优美的文字……不管听到的、想到的、见到的、悟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再到后来,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延伸到了课本剧、评书、相声、演讲等各种形式。要求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都渗透了老师的汗水,同学们的努力。
2.2 渗透阅读,培养读书习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 养成了每天看书半小时的习惯。在课前三分钟中,展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已经成了同学们最乐意做的一件事了。我让他们谈感受,不需要辞藻多梦华丽,只要真实,发自内心的都可以。我的这一谈感受的要求逼迫着他们主动去动脑、其思考、其积累,在课前三分钟的舞台上勇敢积极地表达出来,获得同学们或鼓励、或赞扬的掌声,让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充斥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他们每一步迈出得更为自信。
2.3 辅助课堂,一举两得。学生们有了课前三分钟的经验,就开始不断挖掘更为充实、精彩的内容和形式为我的课堂教学服务了。一段时间,几位小主持人别出心裁,让每天进行展示的同学,说一些与单元主题,与要上的课文有关的话题。有的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课文中的提到的历史事件,有的将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有的交代课文的写作背景,有的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本来是应该在課堂中引导学生知道的这些知识,他们在课前三分钟讲出来,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思维,又让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知识点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