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苑媚
新课程就像一股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激荡着教师的心怀。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话都会被学生们所牢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那么,如何适时、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呢?在近年学校组织校本研究的时间里,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励性语言在课堂中的應用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在鼓励学生时要注意分层次,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要运用得当、准确,要鼓励到点上,要让学生在心中真正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不能泛泛而谈,如果用统一的话语对学生鼓励,那些学生就会失去信心。
例如,在课堂上对待那些回答问题结果准确无误,声音响亮的学生时,笔者毫不犹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做到更好。当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时,一些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后仍答不上来,这时则可以选择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学生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做既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激励性语言在作业中的应用
平时在批改作业中,笔者会特别注意用规范的楷书给学生写激励性的语言,每次的作业都要写上不同层次的评语,让学生期待教师的评语,从而把作业当作是一种乐趣。 例如,在做题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上,笔者就写上“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你的书写和你一样漂亮。”等等,激励他们学习更上一层楼。笔者鼓励学生写“真话文”,要“我手写我心,具有真情实感”,思想不是那么高雅,但是要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文”,尽管思想不够成熟,但是能反映生活的真实;鼓励学生写“时代文”,尽管观察不够敏锐,但是能融入时代的洪流。
三、激励性语言要有真实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教师的激励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要在值得表扬的地方激励,不能毫无依据地大肆鼓励,使学生感到教师的鼓励只不过是随兴而谈,显得廉价。鼓励性语言要正确。教师应该花费时间和心思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以此鼓励。教师这样做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
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班里有位女生刚进华职入读时,性格非常内向,胆小,不自信。笔者在教学期间认真观察,发现她具有虚心好学的品质。于是笔者经常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她多举手发问,渐渐地她的胆子大起来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好动。笔者趁机又多次在课堂上表扬她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希望班里的学生多向她学习。后来她完全融入到班里的学习气氛中,入学第二年她成功竞选校学生会主席,并担任班长一职。在元旦文艺晚会上大胆高歌一曲,还参加计算机网络设计大赛并获奖,参加语文写字比赛也获得殊荣。在毕业后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她的性格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成为活泼外向,充满自信,对生活饱含极大热情的新青年。
四、激励性语言要有独创性
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对每一位学生来讲应该都是正确、适合学生本人的,使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教师评价是真诚独特的,是了解他的,教师那些鼓励语言都是送给他一个人的,教师最爱的学生就是他。
如笔者在批阅学生的周记时,适时对某些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发现某位男生因身高而自卑时,笔者便写道:“浓缩的都是精华!”当看到某位女生的姓名很有内涵时, 笔者便给她写上“希望你的才华能够像你的名字一样吸引人。”当看到学生在周记里书写下自己的梦想,欣慰之余,笔者由衷写下:“心动不如行动!”以资鼓励。学生们都习惯了一发下周记本就赶紧翻看评语,对作文也逐渐有了兴趣。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情感、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并通过正确、有效的激励性语言激励他们。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自由自主,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责任编辑朱守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