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467000)张艳丽
新生儿呼吸暂停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1]。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较常见,患儿通常无相关疾病[2]。常规采用静脉滴注氨茶碱、纳洛酮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效果欠佳[3]。有资料显示,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效果更加显著[4]。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患儿作为样本,分析了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患儿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儿男21例,女10例;对照组患儿男19例,女12例。胎龄:实验组患儿25~29周,平均胎龄(26.36±11.11)周;对照组患儿24~29周,平均胎龄(26.58±10.96)周。出生体质量:实验组患儿1200~1610g,平均体质量(1520.10±263.27)g;对照组患儿1100~1600g,平均体质量(1574.01±295.23)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NCPAP方法治疗:①新生儿体征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②体位:新生儿颈部呈轻度伸仰位。③治疗:如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给予常规NCPAP方法治疗,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等。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①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首剂饱和量5mg·Kg-1,24h/次。②NCPAP参数设置:FiO2初始设置为21%,随后视患儿病情及时调整。PO2:7.98~10.64kPa。PEEP:0.392~0.588kPa。流量:8~10L·min-1。
1.3 观察指标 治疗24h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血糖异常、颅内出血四项指标。
1.4 疗效判定依据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24h后呼吸暂停频率,据此判定治疗效果:显效:治疗24h后无呼吸暂停情况发生。有效:治疗24h后,呼吸暂停频率<2次。无效:治疗24h后,呼吸暂停频率在2次到6次之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以P<0.05为准,认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24h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31例患儿中,1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31例患儿中,7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77.42%。两组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附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以发现:实验组31例患儿中,喂养不耐受2例,占实验组患儿总数的6.45%,心动过速1例,占实验组患儿总数的3.22%,血糖异常2例,占实验组患儿总数的6.45%。对照组31例患儿中,喂养不耐受2例,占对照组患儿总数的6.45%,心动过速6例,占对照组患儿总数的19.35%,血糖异常6例,占对照组患儿总数的19.35%。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在心动过速与血糖异常两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详见附表2。
3.1 原发性呼吸暂停 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较常见,多发于早产儿。报道显示,随着胎龄的减小,原发性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发生几率显著上升[5]。及时诊断并治疗,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存几率。
3.2 枸橼酸咖啡因 从结构上看,枸橼酸咖啡因与甲基黄嘌呤类药物类似,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对其形成刺激,达到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目的。与常规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相比,枸橼酸咖啡因在血药浓度方面安全性较高,与早产儿机体需求相适应,可有效降低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在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治疗方面,优势更加显著。
3.3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NCPAP方法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治疗有效率77.42%,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有效率96.77%,后者优势显著(P<0.05)。联合治疗方法下,患儿在心动过速(3.22%)与血糖异常(6.45%)两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较常规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用于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心动过速与血糖异常发生几率,扩大血药浓度安全范围,提高治疗安全性,使患儿能够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