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微活动更好地解决学生眼界狭隘、教学效果衰微的问题,润泽学生的生命。
关键词:中学语文;微活动;亲和力;系列化
活动能吸引人,教育人,提高人。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学习不能只是局限于动脑思考,而应调动身体的眼、耳、口和手等器官参与其中,并为此告诫教师:“在教学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有躯体,那么将遭到失败。”[1]调动学生眼、耳、口和手等器官共同参与是教育教学争取更大成效的方向。活动不仅符合青少年学生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是接受者,而且是主动的实验、探索和创造者,所以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能够助推学生愉快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仿造微博、微信等名称,我们不妨创造微活动这样一个概念。在凸显学科精神、符合学科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中学学科教学微活动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个是规模不大、成本低廉,以解决组织活动时必须面对的资源制约的难题;再一个是快捷方便、互动性强,以争取课堂拥有更多更广的交流;还有一个是贴近生活、现实性强,以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在学科学习和思想教育之间构建联系的通道。专家研究发现,我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现实生活关联较小”,即使联系实际生活,也“主要用于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仅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2],因此更要强调微活动贴近生活,以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学生眼界狭隘、教学效果衰微的问题。
依据学科特点,中学语文微活动主要聚焦点和着力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高远的精神追求;主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开口说、动手写是两种常见的和适用的形式。为了让学生汲取家训的精神力量,健康地成长;为了促进家训回归家庭,传承优良家风,S高中语文组于2016年面向全校学生设计了“知家训,学家训,用家训”方案,其中主要微活动有观看动漫片《郑义门》、展示自家家训、“家训陪伴我成长”作文比赛、参加校刊《月泉》“家训专题”栏目征文等,主要活动任务在课堂中完成。活动中,学生纷纷表示:追寻家訓,在心中刻下家训;以训为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精神因家训而纯洁。活动后,评估者认为该系列微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容易接受活动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促进健康成长。
中学语文微活动,发展方向是走活动系列化的道路。项目制学习模式,于改善中学语文微活动有借鉴意义。美国教育界近年推广的个性化学习平台SLP(Summit Learning Platform)具有项目制学习的特点。SLP下的Summit学校和Summit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各色各样的自主学习项目,并且小项目把大的知识点分解成不同阶段,在减少吸收难度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眼中要有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既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又努力寻找教材资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学生喜爱和接受的微活动,一项项的微活动变成思想教育的“串串烧”。为了诠释“爱国”这一价值,Z老师在组织语文必修二学习时面向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三项微活动,形成了一个微活动系列。其一,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肖邦故园》等课文时,课前讲述古今中外的爱国故事;所谓“道理不如故事”,爱国小故事让“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是深受青少年朋友欢迎的读物《心灵鸡汤》作者杰克·坎菲尔德选文的一条准则。其二,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时,要求学生运用“望江南”词牌、以“浦江”为主题开展填词和诵读活动;爱国从爱家乡起航,可谓“歌吟献给可爱的家乡,思想留驻青年的心田”。其三,在学习《荷塘月色》《金岳霖先生》等散文时,要求学生运用九种修辞方法写一段文字“夸一夸浦江三中”;爱国需要培养爱的能力,可谓“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中学语文微活动既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够激发学生有效参与,更好地提高思想教育的亲和力,让精神养料不断地进入学生心田,让学生生命得到润泽并保持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王烨辉,辛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之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17:3-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