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摘 要: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学校以棋益智、以棋益品,发展棋类特色办学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棋,学生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等能力有所增强,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棋类;特色办学;特色学校;逻辑思维;判断分析;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93-01
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若干意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逸夫小学积极贯彻,以棋类特色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棋类特色办学的提出
棋虽小,棋道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象棋是国粹,是一种灿烂的文化,应该保持和发扬下去。第一,以棋益智。要下好一盘棋就得静心思考,思考过程是不允许借助任何外在工具的,只能靠人的大脑去分析、去记忆、去判断,经常下棋会提高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想象等能力。第二,以棋益品。现在的少年儿童由于受到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耐力、抗挫折力,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交往的能力等。而棋乃修身养性之物,在双方对弈中,一盘棋要下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下完一盘棋;在双方对弈后,能够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及抗挫折能力;同时在对弈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第三,弘扬文化。象棋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现在的少年儿童会下棋的并不多,应该使这种灿烂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第四,减轻家长负担。一副棋只不过几元钱,要远比其他特长的培养花费要少得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
二、制定棋类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
(1)分阶段、有计划的实施。第一阶段:摸底调查,自学准备。通过问卷,摸清不同年级学生是否喜欢“三棋”,有多少名学生喜欢“三棋”,并且了解各班在开展棋类活动前学生的意志品质、分析判断能力,有多少家长能够进行指导孩子下棋等方面进行一次科学的全面调查,以便于特色活动的开展。摸底调查后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棋类有所了解,以手抄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棋的发展史、棋的知识。同时,师生自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初步认知。第二阶段:学习指导,全面铺开。请有经验的教师深入班级讲座,然后进行拆班辅导,即把三种棋的爱好者分类归在一起进行辅导。第三阶段:巩固提高,继续实施。找出学生差异,对症下药,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各班成立棋类活动小组,开展竞赛,阶段调查,调查从开展到目前学生的变化,以便于棋类活动的顺利开展。第四阶段:纳入课时,形成校本课程(目前正在进行的阶段)。总结前几阶段的成功经验,编写校本教材,纳入课时,有专门的教师授课,每周每班两节。
(2)棋类课堂教学做到“四结合”“五落实”。“四结合”:即设置的教学内容与课标的要求结合,自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自编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即意志品质相结合,自编教学内容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五落实”包括:落实课时,把棋类课列入课程表,纳入课时计划每周每班一节;内容落实,每节课均有明确目标,有固定教学内容;场地与器材落实,每个班级为分组活动场所,棋室为统一集中活动场所;教师落实,专职教师与外聘义务教师结合;活动落实,一般以班为单位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三、棋类特色教育活动异彩纷呈
下棋是一项枯燥、单调而又乏味的活动,如何牢牢地吸引学生们,这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为此,学校围绕棋类特色教育,精心研究和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适合少年儿童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棋兴趣,陶冶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常规比赛持之以恒。开展棋类特色教育必须有比赛,一是检验学生們的学习情况,二是通过比赛的竞争,营造学、比、赶、超的氛围。每学期的新苗杯、新星杯比赛已形成传统,比赛完全采用国际正规程序进行,通过比赛还可以从中发现优秀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与辅导。另外,学生在二楼走廊边上设立了一个固定的“小棋手争霸台”,上面写有擂主的名字、班级。产生一个擂主后,谁都可以随时向擂主挑战。
(2)活动百花齐放。例如,古今战场:学生们身披铠甲,手持剑盾,将古代战争交战的情形,在大棋盘上演绎出来,将棋与体育、棋与文化、棋与艺术进行完美结合;人机对抗:学校购买了棋类电脑软件,棋手与计算机对抗,它是棋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以围棋编排的舞蹈:兔子舞,讲述的是一群小兔子在地上采蘑菇的情景;百人大战:100名棋手在一个大教室中对弈,场面空前,竞争激烈。
四、结束语
总之,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棋,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等能力有所增强。棋类特色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今年的远足活动中,350名队员无一人掉队,都能坚持走到终点,同时对学生性格的养成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锋.棋类教育呈现三大发展走势[J].上海教育,2007(09).
[2]车志宏.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