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芬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个性问题逐渐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也越发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是对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尊重,能够对人的思想潜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100-03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利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进行有计划的教育,从而使成员们形成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的活动。思想政治是一门以社会为主导的,人终身都需要学习的课程,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路,也是解决社会现有的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并不顺利,其教育模式也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造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困难的重要因素,就是对人的个性化缺乏相应的重视。近年来,党和国家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有所强调,通过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的独特性,不仅表达了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观念的改变,还表明了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对人的个性有了更高的重视。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力军,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各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研究越来越透彻,每个科目也都对学生的个性有不同的界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下一级学科,较完整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人的个性也有相关的描述[1]。马克思理论体系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各自的主体,而每个人之间也都存在着差异。
1.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直观体现,也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特点。”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可以直观体现出来的,这也就证明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也就是,动物只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建造,人却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族的需求来进行建造,人的主体性并非表现在劳动之上,而是体现在人对于事物的追求和实现的欲望,如果人失去了对事物的追求和实现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其主体性。另外,人在活动的过程当中,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并且存在的形态,通过这种自由的心态不断进行生产,同时也通过存在的形态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让整個人的主体性具象化。因此,人的主体性也就体现在人的自由性、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造性,这与被奴役的人是截然相反的。
2.人的差异性
人的差异性,也就是指人在社会中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特性。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和差异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种需要,也正是这些需要,给了人们一定的职责,使其成为了整个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人。人的差异性是其具有的本质属性,但人的差异性并不能与人的共性分割开,如果一味地注重人的差异性,则会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共同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即是指一种事物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同时也满足其社会需求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让主体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3.社会对人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多元化越发明显,各种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们产生影响。因此,人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不同的职位、年龄、地位的人,其思想程度也有所不同,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也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反应多种多样,有的信服,有的叛逆,有的积极,有的消极,一味地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没有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低下[2]。因此,结合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需要有其理论基础来进行指导,从而在教育理念的方方面面得到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在多个方面都有其理论基础。
1.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认为,共性与个性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而个性也体现着共性。在现实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既要保证在共性的制约之下人的个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又不能因为过于遵从共性而导致个性无法发挥,要注重二者的辩证统一,在保障二者的利益都不会受到损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和共性的意义,促进社会的合理、健康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得知,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的个性,社会也就不复存在,而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能缺乏一定的共性。因此,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问题。但在我国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于人的个性化的认识,对于人的统一性有较高的要求,压抑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导致人逐渐失去了个性,成为社会发展的机器,这对于实现人的个性价值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不但是学生发挥其个性的问题,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3]。endprint
2.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而在现如今的教育领域当中,因材施教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从而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能力和特殊情况等,从而让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的优势得以激发,让学生的不足得以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绩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思想觉悟,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传统的统一性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3.多元智力理论的推动
传统的智力理论中认为,人类的认知水平不是一元的,人的智力水平是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的评价标准下,个体对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而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这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这种理论认为,智力不存在量化的评价方法,每个人在运用每种智力的时候,会根据情况等方面的不同产生智力上的波动,因此人的智力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方面,教师要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深入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并寻找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不但体现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还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成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提高GDP,但却没有将人民群众中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认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共产党的基本宗旨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实现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从而为整个社会和国家谋求发展,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而言,也是对大学生的个体价值的一种尊重,是对传统的统一性教育方式的摒弃,使人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个性化的教育。
2.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力量,缺乏人才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而拥有人才的国家和民族则会得到不断的进步,从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往往缺乏创新能力,也就使得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创新意识并不是一种知识,在专业类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带有的限制,很难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个思想和意识层面的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天然就有着教学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可以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建立正确的思想导向,让学生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确自我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在未來的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可以给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起到强有力的鼓励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乐于改造的思想。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可以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思想氛围,让学生能够对创新进行鼓励,同时接受质疑和批评,并积极地吸收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用的创新性人才。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构建途径
1.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下,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培养观念进行相应的改变。第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过剩,实践水平不足。因此,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发展。第二,要坚持学生培养人人成才的观念。许多学生由于成绩低下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下,要注重使学生形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树立信心,改变过往的自卑等消极心理。第三,要建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行业人才观念已经过时,社会分工越发细化,对于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低,缺乏人才多样性的意识,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而对学生实施多样化人才的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和长处,从优势入手,成为与其他人不同的人才。第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学习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在学校学习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要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发展,做到紧随潮流。第五,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传统的教学体系较为落后,只单纯地在学校进行学习,学习效果较差,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也就无法让学生成为全方面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对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革新,让学生与学校、社会、家庭、企业之间有相应的联系,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革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教学理念的革新和进步。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做出相应的革新。第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高校的课程大多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三种,其中公共课数量较多,只有高年级取消了公共课后才会进行大量时间的专业课教学,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同时由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此,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第二,教与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被动、机械性地吸收知识,也就导致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而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做到教与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立学,常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0):48—49.
[2]虞满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新机制的构建——以个性化发展为视角[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8,10(22):183—184.
[3]段文灵,朱燕萍.个性化培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1(29):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