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学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培养学生基础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方面的能力。长期受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的影响,其弊端也凸显出来,有如下几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学的主导作用;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误读,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经验,并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 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索,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不少教师正努力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汲取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运用到实践中,但部分教师一味地跟风学招,学表不学本,使新课标遭遇被误读的窘境。不能吸取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成果,就无法实现新课标的初衷,因此,我们应及时加以纠正,使新课标发挥其作用。
一、毫无目的的质疑
不少教师在学生还没读文本的情况下,便提问学生:“看到题目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是某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文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讨论,其给出的答案也只是对文本肤浅的解读。总结文本带给人们的启示,需要我们深入解读才能得知,而不是看到题目就可悟出,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不是为了形式而质疑。
二、生动活泼的课堂和学生感悟的缺失
在课堂中,某些教师注意外在的东西太多,课件丰富多彩,声音抑扬顿挫,教学形式多样,猜、唱、跳、演一应俱全,整堂课好不热闹,但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内容是简单空泛的。某教师在执教《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时,把自己打扮成兔子,并且精心制作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道具,哪位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教师都会给他奖励糖果、兔子道具或者拥抱。在这一诱惑下,老师一旦抛出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立刻举手回答,他们没有经过对问题的思考与领悟,其认识往往是空洞的,这样看似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反被过分花哨的形式所影响。语文课承载着人类的丰富情感,但这种情感不是演出来的,它是内心充盈时候的自然外溢。要想教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然后才有可能将学生拉进课本,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討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三、教师语文素养的缺失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时,但我们教师面对这一挑战时,显得不知所措。长期受传统教学的渗透,部分学校的管理松散,致使教师觉得上课就是完成任务,缺乏学习的动机与积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对文本的解读不透彻,学生无法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无法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但只是为自己顺利完成授课做准备,不了解学情,不清楚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无法走进学生心里,而学生也不懂得教师教的内容,师生脱离,无法实现其授课的目的。朱煜老师说:“教师不管研究什么理论,更新什么理念,改变什么方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好的教学是将课程资源挖掘到最充分的地步,同时,一定要了解学情,学生是课程的主人,应做到“因地制宜”或者“因材施教”,备好每一位学生的课,为这些生命个体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服务与帮助,关注其成长、发展,承认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尊重其生命,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捍卫童年,要让孩子像孩子,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在小学阶段,新课标对各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所不同,一二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三四年级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五六年级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同情等感受。从小就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感受真实的生活,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认识与热爱生活。
(三)反对“作秀”教育
受新课标理念的影响,有不少教师欲开创“作秀”这一教学模式,“小红花”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是廉价的赞扬,整堂课毫无节制地表扬,随意拔高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不能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对“荣誉”的亵渎。课堂中,我们就是要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但动只是手段,其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文本,对文章内容有感悟与思考,而不是“热闹”过后,一无所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封改云,女,硕士研究生,延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论)(责任编辑 刘月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