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萍, 李 汀, 江 梅, 常远鸿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4)
脂肪酶、淀粉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利萍, 李 汀, 江 梅, 常远鸿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4)
急性胰腺炎; 脂肪酶; 淀粉酶;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病死率高达30%~60%[1]。资料[2]显示,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探讨脂肪酶、淀粉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男52例,女48例; 年龄22~68岁,平均(46.24±12.15)岁。按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将100例患者分为轻型组54例及重症组46例; 同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7岁,平均(46.75±11.66)岁。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发病时间12 h以内; 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3]相关诊断标准。同意进行胰腺增强CT检查。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者。
1.2 标本采集
人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6 mL, 注入抗凝管,静置30 min, 4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 取上层血清, -80 ℃保存待测。采用速率法测定淀粉酶(以EPsG7为底物),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肪酶,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试剂盒均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西门子ADVIL 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水平; 比较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单项检测或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3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P<0.01)、淀粉酶(P<0.01)、脂肪酶(P<0.0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 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轻型组和重症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单项检测均相对较低,而两两联合检测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三项联合检测可得到显著提高。见表2。
表1 三组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轻型组比较, #P<0.0。
表2 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分析 %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过程为胰酶活化破坏局部胰腺,造成急性炎症反应[4]。由于病情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5]。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资料[6]显示,实验室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简明准确、费用低廉等特点。有研究[7]表明,血清淀粉酶是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血清淀粉酶在6~12 h开始升高,大约3~5 d恢复正常,但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和预后无显著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型组和重症组的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即淀粉酶难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9]。同时,由于胆石症、胆囊炎等均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所以血清淀粉酶需联合其他相关指标检测以提高诊断特异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只有74.45%和60.80%。研究[11]表明,血清淀粉酶可作为急腹症鉴别诊断的检测指标。
正常人的血清脂肪酶只有23~300 U/L, 急性胰腺炎破坏大量胰腺胰泡,阻塞胰管,血清脂肪酶反流入血,导致浓度急剧升高[12]。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 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较血清淀粉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型组和重症组的血清脂肪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即血清脂肪酶难以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1.50%。
C反应蛋白浓度高低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13], 即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越大,病情越严重,越不利于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 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有研究[14]显示,单项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腹症中鉴别诊断无明显意义。C反应蛋白分别联合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有相关研究[15]显示,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反应蛋白。本研究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82%, 特异度为100.00%, 诊断符合率为96.81%, 检测价值较高。
[1] 黄木荣, 胡丽婷, 谢建敏, 等.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J]. 黑龙江医学, 2013, 37(8): 659-662.
[2] Oh H J, Im S A, Lee J 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L-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14, 31(7): 647-655.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 中华外科杂志, 2015, 53(1): 50-53.
[4] 刘柏林, 龚杰, 方艳秋, 等. 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检测指标评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10): 1850-1852.
[5] Vinish D B, Abishek V, Sujatha K, et al. Role of bedside pancreatic scor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redicting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 and necrosis[J]. Indian J Gastroenterol, 2017, 36(1): 43-49.
[6] 田学昌, 刘吉盛, 曲畅, 等. 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价值[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 (2): 76-78.
[7] Sato T, Ohno K, Tamamoto T, et al. Assesment of severity and changes in 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various biomarkers in dogs with pancreatitis[J]. J Vet Med Sci, 2017, 79(1): 35-40.
[8] Shenvi S, Gupta R, Kang M, et al.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of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not responding to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J]. Pancreatology, 2016, 16(5): 778-787.
[9] 张爱民, 常艳敏, 王光霞, 等. 急性胰腺炎兔模型血清生化指标、胰腺B超及组织病理观察[J]. 山东医药, 2014, 54(12): 29-30, 后插4.
[10] 徐刚, 王辉. 胰脂肪酶、CRP 及血淀粉酶联合相关肝功能指标检测诊断 AP 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12): 963-966.
[11] Barassi A, Pezzilli R, Romanelli M C, et al. Serum markers of myocardial damage in acute pancreatitis: a prospective time course study[J]. Pancreas, 2015, 44(4): 678-680.
[12] Gillick K, Elbeltagi H, Bhattacharya S. Waterlow score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predicting adverse outcome in acute pancreatitis[J]. Ann R Coll Surg Engl, 2016, 98(1): 61-66.
[13] 邢柏, 韩继媛. 重症急性: 胰腺炎相关性: 肾损伤的发病机带制及诊断研究现状[J]. 临床急诊杂志, 2009, 10(1): 59-63.
[14] Sadowski S M, Andres A, Morel P, et al. Epidural anesthesia improves pancreatic perfusion and decreases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43): 12448-12456.
[15] Fu S, Stanek A, Mueller C M, et al. Acute pancreatitis in aging animals: loss of pancreatitis-associated protein protec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18(26): 3379-3388.
R 657.5
A
1672-2353(2017)19-223-02
10.7619/jcmp.201719084
2017-04-23
陕西省自然科学发展项目(XZ-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