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障机制建构

2017-11-07 06:26孙延永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孙延永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7-06-18

合肥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工作坊模式在《学前儿童游戏》教学中的应用”(2016yj21)

孙延永(1985-),女,安徽霍邱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障机制建构

孙延永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和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幼儿园要想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而这个保障机制可以从观念、环境、能力、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

幼儿园;游戏;保障机制

游戏从来就和儿童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1]席勒也认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2]6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即生活,故而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需要完成相应的教育任务,因此,目前多数幼儿园一日活动仍以教育活动为主。幼儿园要想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得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注重开展自选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

一、观念的保障

幼儿园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首先需要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等在观念上真正地认识游戏的价值,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对行为起着指引作用,影响着人们对待幼儿游戏的态度与行为。

(一)认识游戏活动的发展价值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出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所作所为始终超出他的平均年龄,超越他日常的行为;在游戏中他似乎是比他自己高出一个头。在放大镜的焦点下,游戏以浓缩的形式包含了所有发展的趋势,并且游戏本身是发展的一个主要泉源”[3]141-163。游戏的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身体、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图1)。

图1 游戏的发展价值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和需求,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还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他们会主动去想如何解决,当幼儿进行集体游戏时,他们会思考如何公平地开展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断地探索新的游戏形式,让游戏更有趣、玩法多样化,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当问题解决后,幼儿就能从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游戏也能让幼儿从中学习到社会交往技能,幼儿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而游戏规则能帮助他们“去中心化”,在合作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掌握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社交技能,了解轮流、分享、交换、互助等社会交往规则,还可以和其他幼儿建立相互信任、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当然,在游戏中,幼儿互动离不开语言,游戏促进了情节内社会角色间的语言交流及情节外社会关系间的语言交流。

(二)注重游戏的内在精神

当然,对幼儿游戏的认识除了其作为形式的存在,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促进价值外,还需更加注重游戏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能给幼儿带来自由的、愉快的精神体验,游戏精神体现以下几点特征:首先,自在目的性,即不要过度强加游戏的外在目的,因为“儿童期不只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不能只是为将来而活着,他们也是为现在而生活,他们应该充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4]。幼儿的游戏即其生活,除了它自身外别无目的。其次,自由自主性,即让幼儿根据自我意愿主动地选择游戏的主题、材料、伙伴,自主地制定游戏的规则等,而非外在力量的驱使和强制。正如胡伊青加所说“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5]。最后,愉悦体验性,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主体感受。这种感受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自由、成就感等体验,满足幼儿的多种情感需求。

二、环境的保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6]50这里丰富的教育环境应包含材料丰富、多样、动态的物质环境和安全、接纳、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一)适宜的物质环境

1.有价值的游戏材料

Nicholson的零散件理论认为:“在任何环境里,创造性的程度以及发现的可能性都与环境里的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直接成比例。”[7]因此,材料丰富、多样、动态的物质环境创设是幼儿创造性、主动性等发展的前提,是幼儿游戏的物质保障。

在物质环境创设时,首先,物质材料种类应多元化,丰富的游戏材料才能吸引幼儿兴趣,满足其游戏需求。其次,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合理,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区域的属性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或成品材料,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低结构、高开放的材料和不确定的情境中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高结构性游戏材料造型基本与实物相符,比较容易局限幼儿的想象空间。再次,物质材料投放应动态化,即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或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补充游戏材料,而非长期固定不变。最后,物质材料应具有层次性,材料的多层次挑战性,同一种材料的玩法可以有不同的困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

2.布局合理的游戏空间

研究表明,游戏的空间密度、地点、结构特征以及设备的位置对幼儿游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8]保障幼儿游戏的空间,首先,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空间,打破现有空间的班级划分,实现活动空间共享,可以对幼儿园的公共区域(相邻班级之间的共有空间,如走廊、楼梯等)进行充分利用,拓宽幼儿游戏的场地。其次,改革现有空间资源的利用形式,即每个班级室内活动空间利用宗旨要为游戏服务,游戏区域空间密度、结构等能够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而非集体教育活动占用室内活动较大空间。最后,合理安排游戏空间,于室内空间而言,依据幼儿兴趣、游戏类型等安排游戏区域场地面积,减少利用率低的游戏空间;于户外空间而言,注重游戏场地的建设,做到传统游戏场地、创造性游戏场地和冒险性游戏场地兼顾布局,以满足幼儿的年龄、性别、兴趣、性格差异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和全面化发展。

3.充足的游戏时间

游戏的时间影响着幼儿游戏的数量和质量。游戏时间充分,幼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自然地遵循着游戏的共同兴趣和情节发展而形成小组,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游戏时间短暂,幼儿不能自由创造新的游戏,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担心游戏时间不够,心理不够放松,常表现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等,无法对游戏进行进一步的发挥创造。

保障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与组织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9]首先,保证每次游戏活动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把每天零散的游戏时间、消极等待时间等集中起来,使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相对集中且充足。其次,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自由游戏时间,自由游戏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权,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主体性等方面的发展,一般而言,幼儿园每天为幼儿安排的自由游戏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否则将影响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8]最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不能侵占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幼儿园不能因为追求显性的教学效果而牺牲其游戏时间,同时,也不能将游戏时间作为奖惩的手段,表现好的幼儿可以多点游戏时间,表现不好的幼儿,以减少游戏时间作为惩罚。

(二)融洽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师幼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精神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对游戏类型、同伴、材料、场地等的选择,游戏开展的方式等,减少无意义甚至干扰的干预与指导。

融洽的师幼关系首先应是安全的心理环境,在游戏中,教师的尊重、鼓励和支持、引导,为幼儿创设自由、合作、理解、温暖的心理环境,幼儿会主动投入到游戏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其次应是接纳的心理环境,允许幼儿对事物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幼儿创造性地玩游戏,甚至有的时候也可以允许幼儿犯点小错误;再次应是平等的心理环境,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适当的游戏规则;最后应是尊重的心理环境,在幼儿游戏时,教师需要观察幼儿,了解不同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使不同游戏水平幼儿的游戏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三、能力的保障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是由教师设计的,同时也由教师实施并执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对教师的游戏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的这一能力也是幼儿园实现以游戏为基本获得的能力保障(图2)。

图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环境创设能力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要教师给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即物质材料丰富、心理环境自由的环境。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提供各种设施和游戏材料,以促进幼儿各种游戏行为的发生;同时,场地设计、空间布置到材料投放等各个方面也应体现变化的、灵活的、创造性的特征,这样才能适应发展中的幼儿所需要的挑战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需求。在心理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本着尊重的态度,不任意占用幼儿的游戏时间,不随意进入幼儿的游戏空间,也不恣意干涉幼儿的游戏方式,给予幼儿游戏的自主权。

(二)观察能力

充分观察是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但教师的观察也并非随意而为,而应有完善的观察计划。首先,要确定观察目的,并将之细化,以提高观察的目的性,教师可以把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认知、动作、语言、情感、社会性等方面作为目的进行观察;其次,选择观察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其他人物以及心理和物理条件等各方面观察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情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后,确定观察的方法,描述法、取样法、评定法等各种观察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观察目的与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观察信息。

(三)分析能力

教师观察到幼儿有意义的行为后,还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分析,以便了解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兴趣和学习特点等。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分析角度多元化,即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进行分析,同时也应分析游戏行为发生的空间、时间,游戏主题的选择、材料的使用、情节的发展等;其次注意分析过程全面化,即需要分析幼儿行为表现、行为原因,明确幼儿游戏行为的深层需求等。

(四)指导能力

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但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下,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先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 彰显游戏自由精神”[10]的原则。其次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与方式,在时机方面,如在幼儿们游戏进行不下去、靠自己和同伴无法解决问题、发生危险等情况下可以介入指导;在方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提供材料、参与游戏等直接与间接的方式介入。

(五)评价能力

游戏评价的目的在于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和能力,促进游戏的延伸和扩展,教师恰当的评价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对幼儿参与下一次活动的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的游戏评价能力主要包括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策略。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水平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状况、语言水平、社会性的表现以及游戏的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评价的策略主要根据游戏类型、幼儿的发展水平等确定,也可借鉴“学习故事”“评价屋”等实施效果较好的评价方式。

四、制度的保障

(一)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管理理念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维持其生存和自我保护的基本机制,保护幼儿的游戏权意味着保护幼儿通过游戏自己创造幸福、进行自我保护的权利。[11]在我国,虽未立法确定幼儿的游戏权利,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但这种规定主要是考虑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即借助游戏的形式或手段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而无对游戏作为童年文化与童年生活方式的本体性价值的观照,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就缺乏对于幼儿游戏权利的自觉意识。而只有将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作为管理理念设计进幼儿园的顶层规划之中,把它提升到关系幼儿生存权、发展权和幸福权实现的高度来看待,才能在实践层面改善游戏在当前幼儿园中的“理论重视、实践忽视”的现状。

(二)建立科学的游戏活动制度

当前幼儿园管理有比较完善制度保障,如晨间制度、安全卫生制度、伙食管理制度等,这些活动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并且为这些活动的开展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但很少有幼儿园就幼儿游戏活动建立比较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行政保障,幼儿园应建立游戏活动制度,就游戏时间、场地、环境建设、教师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给予幼儿游戏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这是幼儿园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绿色通道。

[1] 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2]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 维戈茨基.游戏在发展中的角色[C]//维戈茨基.社会中的心智:高层次心理过程的发展.蔡敏玲,陈正乾,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4] 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J].中国教育学刊,2003,(9).

[5] 丁海东.儿童游戏与人文追求的自由——关于儿童游戏的一种文化学审视[J].学期教育研究,2008,(5).

[6]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 杨秀.教育与儿童游戏权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大学,2014.

[8] 丁海东.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环境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9]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2001.

[10] 陈美菊.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J].幼儿教育,2007,(9).

[11] 刘智成.英国儿童游戏权的保障及其启示[J].学期教育研究,2015,(2).

ConstructionofProtectionMechanismforGame-basedActivitiesinKindergartens

SUN Yanyong

(SchoolofTeacherEducation,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e game is the natural needs of kids, in a certain sense, the game and the child is the same concept. In order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children's game and realize the game-based activities, the kindergarten needs to set up complete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boos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kids’ mind and body, while this mechanism can be established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environment, ability and system.

kindergarten; game; protection mechanism

G613.7

A

1674-2273(2017)05-0043-04

(责任编辑何旺生)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