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瑜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效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的,引导学生从文字性题目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数学信息和问题之间的有效桥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的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中年级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交流模式展开,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分析题意;综合思维
一、生本交流,看懂图意
其核心思想是“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生本交流的一刻,是鼓舞人心的——课堂里映衬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自然本色,一改传统课堂的枯燥、单一,令课堂焕发生机。在数学信息的提炼中,往往需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图形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北师大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情境图,文字表述条理呈现。这时,一定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和文本近距离接触,为后面的交流做准备。
例如,我在执教《分桃子》和《猴子的烦恼》一课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积极思考。让学生和课本有了一次交流,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大脑里已建构表象,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就为后面的汇报数学信息做了铺垫。
二、同桌交流,用图示意
同桌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形式的一种,指同桌两名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你说我听,然后我说你听,这样一对一式。这也为那些课堂上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因此也能活起来。比如,在我执教的《节约》一课中,我在同桌两人相互合作之前,出示温馨提示,充分应用图示来理解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一开始,一部分学生游离课堂之外,但当孩子们在畅谈这种方法给我们解题带来了怎样的好处时?班里的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图示方法,这也吸引了更多孩子的参与。
三、师生交流,设疑提问
首先,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的例题情境,教材中的例题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情境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的问题,把复习和学习新知有机结合,我认为这要比单独的课前复习效果要好。其次,教材的习题设置给学生思维预留了较大空间,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做习题,更应该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习题,如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出新的问题、联想到其他相关情境等。比如,在我执教的《练习一》中的最后一题,提问:被除数有三个,除数有三个,找商最接近靶心的数字,让谁不变,让谁应万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让被除数从已知变未知呢?学生经过交流质疑后明白了这其实就是验算的一種方法,求被除数时用乘法,转换成我们学过的知识。
四、生生交流,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根本路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而非对知识的关注。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而是有机地训练学生实现“集体为我,我为集体”,互动式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习交流过程。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获得了参与,增强了自信,提升了理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会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发言的学生由跃跃欲试到争先恐后,由谨小慎微到理直气壮,由语不达意到语出惊人。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促进了生生间的互补与和谐发展。这样的合作学习,具有实质性意义。
具体地说,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或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讨论时间,形成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综合联系,小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个知识点分年级、分册逐层讲解、步步深入,这就必须涉及知识之间的拓展和延伸。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还不强,特别是对能够用多种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常用的方式。生生交流,其实就是通过碰撞交流,获取多种方法的有效途径,共同提升,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中年级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课型。虽然文字描述较多,不易理解,只要能把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桥梁找出来的,那么就成功了一半。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在对其施教的实际过程中,从课堂实践入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逐步积累直观形象思维经验,促使学生渐渐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题意的能力也将是我未来数学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余剑.小学数学教学之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2]秦德生,孔凡哲.关于思维培养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