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11-06 13:10蒋飞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周庄内容初中语文

蒋飞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将文化因素渗透到知识教学之中,使学生能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换言之,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有价值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化培养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取以下几种:

一、设置传统文化感知环节

整体感知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基础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文本,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1.通读全篇,复述文章文化内容。

在通读文章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探析文章大意,并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条理清晰地复述這些文化内容,或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此为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可能。以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为例,这篇文章描绘了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每一次情景无不包含着周庄独特的人文风情,尤其是第三次游周庄,正是周庄举办旅游节,节日的周庄更美。所以,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篇课文,找出周庄的节日风俗,利用网络等形式来搜集有关这一节日的内容。如此,学生可以以文章内容为基础,从节日入手,充分了解周庄的节日文化,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周庄的美。

2.背景介绍,强调传统文化知识。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故产生的,每一篇文章之后都蕴涵着作者在当时当地创作的动机。这一动机涉及到背景内容,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立足当时当地,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将自身融入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如此才会有切身的感受。同样,背景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极易忽视的一点。所以,在背景知识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文化介绍,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探究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设置彰显文化特色的语言赏析环节

读者要想清楚地弄清楚文本内容以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就要从语言赏析入手,从字里行间来体味作者的思绪,这些文字无一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与传统文化。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基调相似的乐曲,美妙的乐曲自然而然会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合乎情感需要的氛围,在情感基调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中所流露的情感,并从情感背后挖掘文化因素。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学生在“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这一幅父亲慢慢变老的画面中,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段文字,在学生的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心酸和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从而更好地体味到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文化传统。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渗透文化内容,借助文化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庄内容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落日之下的画卷
可圈可点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周庄古镇
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