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友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
双歧杆菌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10、IFN-γ、TGF-β、IgE水平的影响
陈华友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
目的 对比研究使用双歧杆菌对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作的保护作用及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10、IFN-γ、TGF-β、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15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即分成2组,观察组常规使用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对照组则仅常规治疗预防喘息发作,并观察患儿喘息发作的次数、喘息发作时需要住院治疗的次数及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GF-β、IgE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使用双歧杆菌能明显减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作的次数,同时可减少因喘息发作需要住院的次数,并可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10、IgE、TGF-β水平下降,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水平上升。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IL-4、IL-10、IgE、TGF-β水平,可有效升高IFN-γ水平,可明显减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住院的次数,但不能明显减少喘息反复发作的次数。
毛细支气管炎;双歧杆菌;IL-4;IL-10;IFN-γ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性疾病,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引起[1]。常见于2岁以内尤其是12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与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益生菌可促进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及成熟。双歧杆菌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益生菌,本研究探讨双歧杆菌在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方面的作用。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51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为研究和探讨使用双歧杆菌对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的预防作用。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51例,其中男81例,女 70例,男女比例为1.15:1,患儿年龄0~24个月,其中需要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共25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共12例。
1.2 方法: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①年龄:0~24个月;符合《实用儿科学》[1]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生喘息;③达到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标准。全部患儿入院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含镇静止咳、给氧、抗病毒治疗、雾化等治疗。将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双歧杆菌,0.35,bid,口服半年);对照组:仅常规治疗,一旦确诊,即完善IL-10、IFN-γ、TGF-β、IL-4、IgE 水平的检查。出院后常规随访固定时间内(随访至36个月)患儿是否有反复喘息发生、是否因喘息发作需要再次住院,36个月时再次明确患儿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L-10、IFN-γ、TGF-β、IL-4、IgE)水平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年龄的组成情况: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1例,其中观察组 80 例,年龄 0~24 个月,平均(7.97±6.59)年月,对照组 71例,年龄1~23个月,平均(6.68±5.39)个月,两组在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年龄的组成情况
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年龄的组成情况
组别 例数 年龄(月)观察组 80 7.97±6.59对照组 71 6.68±5.39
2.2 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观察组在观察时间内(随访至36个月)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共76次,对照组共77次,需要再住院次数观察组19次,对照组26次,详见表2。
表2 再次住院和再次喘息次数 (x±s)
2.3 治疗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对比:两组患儿比较 IL-10、IFN-γ、TGF-β、IL-4、Ig-EP 水平,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2.4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对比:双歧杆菌可以明显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0、IL4及TGF-β水平,可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IFN-γ水平,详见表4。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感染源,其不仅可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同时还会间接刺激IgE分泌,释放炎症介质;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至其坏死、脱落,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引起腺体增生,分泌液不断增加,加速细胞脱落,导致腔管部分或全部堵塞,最终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严重患儿还会合并脑水肿、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后果严重,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2]。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因素较多,如遗传、环境、免疫及营养状况等。
文献报道[3],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最终发展为哮喘的可能性在有过敏史的儿童中显著增加,同时容易导致日后喘息反复发作,逐渐发展为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再次喘息并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30%[4]。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其中免疫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功能功能、免疫调节等均在其中发挥作用。细胞因子是决定免疫反应类型的重要调节因子,可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和调节其功能。Th1、Th2细胞亚群可通过各自分泌的不同细胞因子相互调节,其中IL-4、IL-10、IFN-γ对辅助T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能对过敏性疾病有影响。有学者指出IgE增高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关系密切,认为在发病机制上,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具有相似之处,喘息也可能是哮喘儿的首次发作表现。
表3 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x±s)
表4 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对比 (x±s)
本研究表明使用双歧杆菌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IL-4、IL-10、TGF-β均明显减低。同时益生菌可促进系统及局部黏膜IgA反应,影响T细胞亚群的分化,促进T1介导的免疫反应,并可抑制IgE抗体的产生而调节过敏反应[5]。有研究表明[6]:恒定性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已经被证实是导致肺部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而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的定植可以有效的降低肠道中的恒定性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的数量。肠道菌群还可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内B细胞,并通过激活其上的MYD88来限制B细胞内IgE的类别转换,达到抑制过敏反应的作用。本研究中使用双歧杆菌后患儿的IL-4、Ig-E、IL-10均明显减低提示双歧杆菌在抑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过敏反应方面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最为临床最为常用的益生菌,规律使用双歧杆菌可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减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否可进一步减少喘息发作的次数及是否减少哮喘的发生率需要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发现。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4.
[2] Mohamad F,Sawsan M,Mariam R.The us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p redicting bacterial co-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bronchiolitis[J].NAmJMedSci,2011,3(3):152-157.
[3] 王浩.雾化吸入药物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作期治疗的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5):450-453.
[4] Sigurs N,Bjamason R,Sigurbergason F,et al.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in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sthma and allergy at ag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5):1501-1507.
[5] Borchers AT,Selmi C,Meyers FJ,et al.Prebiotics and immunity[J].J Gastroenterol,2009,44(2):26-46.
[6] Olszak T,An D,Zeissig S,et al.Microbial exposure during early life has persistent effeets on natural killer T cell function[J].Science,2012,336(6080):489-493.
Effect of Bifibdobacterium on Bronchioliti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IL-4,IL-10,IFN-γ,TGF-β,IgE
Chen Huayou
(The Pedatric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Zigong 643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fibdobacterium on Bronchioliti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IL-4、IL-10、IFN-γ、TGF-β、IgE.Methods 151 paitients(aged 1-24months)with bronchiolitis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14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aconventional group(n=71)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80).All patients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including inhalation of budsonide and so on.Subj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Bifibdobacterium(0.35,bid,6 months)additionally.The levels of IL-4、IL-10、IFN-γ、TGF-β、IgE were assay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The number of recurrence wheezing and the frequency of hospital of wheezing was recorded throughout patient and telephone follow-up to 30 months.Results The levels of IL-4、IL-10、IgE、TGF-β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P<0.05).The levels of IFN-γ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The Bifibdobacterium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hospital(P<0.05),but couldn′t reduce the number of recurrence of wheezing(P<0.05).Conclusion Additional oral Bifibdobacteriu treatment can 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IL-4、IL-10、IgE、TGF-β of the infants with bronchiolitis,and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IFN-γ on the other hand.The Bifibdobacterium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hospital(P<0.05),but couldn′t reduce the number of recurrence of wheezing.
Bronchiolitis;Bifibdobacterium;Nterleukin-4;Nterleukin-10;Interferon-γ
R725.6
A 学科分类代码: 32034
1001-8131(2017)05-0428-03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