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缩小防水煤柱可行性分析中若干要点问题探研

2017-11-06 07:11吴卫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煤系防砂覆岩

文/吴卫,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关于合理缩小防水煤柱可行性分析中若干要点问题探研

文/吴卫,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为最大解放和实现安全回收防水煤柱资源量,淮南矿区对于巨厚松散层下浅部煤系露头带的研究日趋深入。在通过勘探手段取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后,对于“水体类型”、“覆岩类型”、“两带高度公式选取”、“保护层及剩余煤柱留设”等要点的把握,成为合理缩小防水煤柱方案建立的核心。本文以顾桥北二采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向。

近水体采动等级;覆岩类型;两带高度;防水煤柱

研究区概况

顾桥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西北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凤台县顾桥镇管辖。井田内煤系地层被厚224.10~576.00m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层沉积厚度受古地貌形态控制,总体分布形态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由于北二采区新生界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松散砂层水体下提高上限开采需要。2016年,顾桥矿对本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补勘。完成后,根据《“三下”开采规程》、《矿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结合钻探、抽水、取苾、力学资料。进行缩小防水煤柱可行性建立工作。从而引出对以下4个要点问题的探研。

1 近水体等级划分中“水体类型” 的确定

浅部煤系上部“水体类型”建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近水体等级的划分,基岩上方是否能够形成稳定连续的粘性土,以阻隔上部水体对浅部煤系产生补给,是问题的关健。

北二采区存在“天窗”与“非天窗”区,浅部煤系上覆有“下含”、“下隔”、“红层”三类岩体,研究发现。本区红层单位涌水量0.00026 L/(s.m),属弱富水含水层,天然状态下处于封闭状态。

淮南煤田一般将“红层”作为隔水层使用,主要源于丁集抽水试验资料中“红层裂隙不发育,水位标高-7.363m(2010年6月),抽水5小时后无水,富水性弱~无水”这一论述,同时,张集、刘庄井田也因“红层裂隙不发育,钻进中无耗、漏水现象”,将此层作为隔水层使用。

本次红层抽水发现,砂砾岩厚度6.60m,为灰白色,砾径10~11 0mm,主要为石英砂岩,细砂岩,见水蚀现象。上细砂岩见水蚀现象。静水位标高+2.866m,小时涌水量0.076m3/h,水位降深80.68m,恢复水位标高-1.904m,渗透系数0.0026 m/d,影响半径41.14 m。抽水时,水位待续下降,约4-5小时至80.M左右稳定。停抽时,水位恢复缓慢,72小时后水头损失4.77m。恢复水位低于静止水位。显示地下水径流不畅,为静储量消耗型特征,含水层处于封闭状态。单位涌水量0.00026L/(S.m),富水性弱。

分析认为,当“下隔”依驸于“红层”时,因红层的隔水性,“下隔+红层”构成了新生界底部复合隔水层(组)。“下隔、下隔+红层”作为“非天窗区”,对浅部煤系起到保护作用。

当“下含”依驸于“红层”时,“红层”的封闭环境被干扰,“下含+红层”层段,红层砾石可能因上部水体开采影响产生扰动,隔水性能降低。同时在上部水体水压的作用下,红层含水性可能因压迫而增强,因此,当下隔缺失,红层与上部含水砂层直接接触,形成“下含+红层”时,应将红层作为弱含水层对待。

根据上述分析。在厘清红层含、隔水性的情况下,近水体采动等级划分中的“水体类型”随之改变,对于采区划分Ⅰ、Ⅱ类水体等级产生影响。

2 主采煤层顶板岩特征对覆岩类型划分的影响

根据采区浅部煤系60m内的岩层特征—即各主要开采煤层顶板的岩性、岩性组合和稳定性以及工程地质特征,对照“三下”开采规程附录六中的附表6-1,对覆岩岩性类型进行划分。

力学强度有试验室实测及声速测井两类值,力学实测存在岩样因保存不当强度降低的问题,而声速测井中标定值的选取,成为抗压强度值是否可靠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上述资料应以力学实测值为重,声速测井值具有良好的软、硬岩对应关系,可区分强、弱,但因标定值的不确定常导致误差出现。

对于浅部煤系砂岩、粉砂岩、泥岩的层段比例及力学强度,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统计,进而通过其反映特征完成覆岩类型的划分。

以浅部13-1煤为例: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所占比例为6 9.30%,厚度29.75(露头带)~28.85m(北二采区极值),单轴抗压强度平均为19.58Mpa(露头带)~ 28.95 Mpa(北二采区),砂岩比例仅为20.84%。4)13-1煤顶板通过抗压强度厚度加权平均,其值为32.61~49.35 Mpa,平均36.92Mpa,覆岩介于中硬(20~40Mpa)范围之间。划为中硬覆岩类型。

按此方法对11-2、8、6-1、1煤类型进行划分,研究区内均为为中硬类型。

3 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预计中“三下公式”与“经验公式”的对照

“三下”采煤规程采用的两带计算公式,反映出的是矿井规律共性特征,而“经验公式”,则针对某一地区而言,为历年取得实际参数建立,符合本地变化规律,但局限性明显。淮南矿区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两带高度预计的相关纪录,因此,本次采用“三下公式”及“经验公式”两种方法进行对照计算,以期选择合理取值范围,提高精确度。

3.1 “三下”采煤规程公式法

根据“三下”采煤规程附录六中附表6-2的计算公式,按照中硬覆岩类型,对13-1煤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预计;

计算结果:

垮落带高度 8.474-12.87M 导水裂缝带高度 34.649~45.85M.

3.2 淮南矿区“经验公式法”

从采矿角度出发,按覆岩岩性及组合,可将直接顶及间接顶简化、归纳为坚硬-坚硬、软弱-软弱、软弱-坚硬、坚硬-软弱四种类型。根据采区浅部煤系60m内岩层特征,选择其中“无周期来压顶板、中硬覆岩”经验公式,进行13-1煤垮落带、导水裂缝带计算;垮落带(Hm)公式与“三下公式”相同。导水裂缝带(Hf)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垮落带 Hm=8.47~12.87m; 导水裂缝带:Hf=34.04~44.23m。

由此完成采区11-2、8、6-1、1煤的垮落带、导水裂缝带计算。

3.3 预计结果选择 采用上述两种公式计算对照发现:除“经验法”计算1煤导水裂缝带最大值65.87M,较“三下”公式计算最大值60.28M较大、11-2煤坚硬覆岩导水裂缝带计算值75.64较“三下”公式计算最大值61.82较大,其他数值均较为接近。考虑至经验公式法的局限性和时效性,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用本选用“三下”公式计算结果,矿区经验公式仅供参考。

4 保护层及剩余煤柱厚度的留设

不同水体类型对安全煤岩柱高度留设产生影响,采区新生界底部复合隔水层(组)赋存稳定与不稳定共存,因此,选择隔水性较好的层段,以,作为防水岩柱和保护层利用,成为区合 理 留 设防水煤柱的关健。

近水体采动等级Ⅱ类,可以留设顶板防砂安全煤岩柱。即允许导水裂缝带波及松散弱含水层或已疏降的松散强含水层,但不允许垮落带接近松散层底部。其垂高应大于或等于垮落带的最大高度加上保护层的厚度。。

研究分析,本区Ⅱ类区块,新生界底部复合隔水层(组)赋存稳定,可作为防水岩柱和保护层利用,根据本区“下隔+红层”的形态特征,在保护层上部,再保存一定的剩余煤柱,与淮南矿区经验作法相符。对于提高浅部煤系安全系数效果明显。由此,首先按“三下”开采规程要求留设防砂安全煤岩柱,在按中硬3倍采厚留设保护层的基础上,再在此以上层段,留设出一定厚度的剩余煤柱。以此计算出13-1煤层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下隔+红层”厚5.83~1 7.90m,按平均煤厚4.07m,冒高采厚比3.16,予计垮落带最大高度1 2.87m。按平均煤厚的3倍计算保护层厚度为12.21m,应留设25.08m防砂煤岩柱。建议留设30m防砂煤岩柱。尚有4.92m剩余煤柱存在。

由此,11-2煤层应留设27.23m防砂煤岩柱。建议留设30防砂煤岩柱。尚有2.77m剩余煤柱存在。8煤层按平均煤厚2.67m,应留设1 8.67 m防砂煤岩柱。建议留设20.00m防砂煤岩柱。尚有1.33m剩余煤柱存在。1煤层按平均煤厚6.32m,应留设34.14m防砂煤岩柱。建议留设40..00m防砂煤岩柱。尚有5.86m剩余煤柱存在。

由上述参数作为基础,计算安全煤柱 留 设 高度,确定:采动等级Ⅱ类区块,留 设20.00~40.00m 安全煤柱。即按淮南煤田部分矿区常规防水煤柱80.00m留设比较。Ⅱ类区块缩小40.00~60.00m防水煤柱。达到缩小防水煤(岩)柱,提高煤层回采上限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对浅部煤系1)水体类型 2)覆岩类型 3)两带高度 4)保护层及剩余煤柱厚度留设4个要点问题的探研,北二采区对于巨厚松散层下浅部煤系露头带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在达到合理缩小防水煤柱目的的同时,其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得到认可,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借鉴方向。

(1)安徽省煤田一队:《顾桥矿北二采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补勘报告》,2016;

(2)王宏等:《矿井水害防治技术》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武强等:《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煤系防砂覆岩
煤系叠合型气藏及其勘探开发技术模式
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综采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研究
一侧采空工作面采动覆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大港油田防砂技术现状及展望
油藏蒸汽吞吐防砂完井产能评价方法研究
充填条带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及地表沉陷预测研究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华北二叠纪古地理对成煤作用的影响
含煤岩系和煤田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