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浅谈水墨人物画
邱小雪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水墨人物画更是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近百年来在打开国门后,又为中国画注入了新鲜元素。
本文主要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及主要特点、学习中树立的造型观念、笔墨语言的实践这三个方面来阐明我对写意人物的理解。
水墨;元素
绪论
写意人物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支,在几千年来的发展中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的写意人物画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是越加的坚不可摧。
在本文中,第一章节,首先言简意赅的梳理了一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在第二个章节中,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到了对造型的理解,在古代中“以形写神”就表面了形体的功能,形体是为神态服务的,画出准确生动的形体是有助于表现人物神态的。在第三个章节中,谈到的是笔墨表现力的实践,中国画的继承主要在于笔墨的继承,其创新也主要在于笔墨的创新。中国早期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的传承比较单一,追求“逸笔草草”和精神境界的享受。但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或者着装的改变,原先的笔墨不足以表现这些客观对象时,使得去表现这些对象的笔墨也要相应而生。新的时代需求赋予了笔墨新的使命感。
1.1 水墨人物画的发展
绘画的起源要早于文字形成,在文字成熟之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中有了绘画形态流传至今,到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标志着以线为主要创作手段的人物画已形成。盛唐道释画代表吴道子是一位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文献记载他在寺院中从事大型壁画创作时俄顷而就,虽然他的壁画原作没有能保存下,但可以从临摹他作品的壁画小样中可以看出吴道子线条写意性的感觉,吴道子线条的写意功力与他学习张旭的草书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他的绘画线条中也拥有草书的笔意,吴道子深厚的绘画影响力使得他的这种意笔性线条画法不断的传承下来。
宋代的梁楷就是把这种写意性线条发展到一个高峰的人,他的传世作品《布袋和尚》《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作品用大泼墨的笔法简骇的勾勒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笔墨的简洁豪放,精神境界生动传神都代表了写意人物画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明代人物画主要分为浙派宫廷人物画时期、吴派人物画时期和“南陈北崔”的变形人物画这三个时期。到清代人物画发展气候就要小的多,晚清则以“海上三任”称誉一时。
在近代中国画发展中,由于打开了国门并不断的学习西方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学科知识,使得中国画有了新鲜的养料,又重新焕发了新的光辉。在“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周思聪、卢沉等一系列优秀画家的探索下,使得水墨人物画又找到了一条“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康庄大道。
1.2 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1)造型特点
中华民族追求水墨人物画的“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其描绘动机绝不是照搬自然,把对象的瞬间形态描绘的惟妙惟肖为目的,而是融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意象造型,突显对象的神情意趣。
中国水墨人物画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来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笔墨的轻重缓急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情感服务,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2)笔墨表现特点
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媒介是宣纸、毛笔和墨汁。在中国古代的画论中也有大量对笔墨探讨的论述,对我们现代人学习中国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力透纸背”“墨分五色”等都是对笔墨语言的经典总结。
好的笔墨一般有三个标准。(1)准确的描绘出客观对象;(2)表现出对象的质感;(3)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情感。
最基本的就是用笔墨描绘出对象,其次是笔墨表现质感就要求不同的物体运用不同的笔墨,轻盈般的物体如人夏天穿的白裙子就要用淡而长的笔墨表达,沉重般的物体如钢铁等器物就需要用浓烈而短促的笔墨表现。
最终笔墨是表现对象和情感的工具,笔墨一方面要表现对象及客观物象的精神情感,另一方面要表现自身及主观的精神情感,主观与客观之间必然是在某方面是有共鸣的,是能达成思想上共识的。笔墨表现情感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了,一般流传千古的画作,其笔墨必然能流露出画家的情感,要么热情洒脱,要么含蓄内敛。既表现描绘对象的状态,又表现画家此时此刻的精神感触,使得客体、画面与主体达到高度的精神统一。
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念:
水墨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鸦片战争可以作为这两个时期的分界线。鸦片战争之前的一个时期,是水墨人物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型的过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时期。清王朝覆灭后,随着国门的逐步打开,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逐步传入中国,使得水墨人物画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在前期,中国古人在绘画上除了描绘出人体外形造型比例的相对准确性之外,画家更多的是用毛笔与宣纸来表现出中国画笔墨的硬功夫,画家忽视光影,不求面面俱到的描摹对象,而是用写意性的线条画出对象的精气神。
近现代以来国门打开,西学东渐,西方的解剖学、透视学等科学的学科知识,对水墨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一方面要把握住人物的外轮廓的相对准确性,另一方面又要把握人体内结构的相对准确性。而后来出现的人物变形也是要在人物形体结构的相对准确性的情况下来进行变形,不然就如文学创作中的无病呻吟。
3.1 线条表现力的实践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在画面中线的质量高度至关重要,线条表现力的提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书法入手,把书法的提按顿挫、力透纸背等吸收到了人物画的以线造型中。赵孟頫就曾提出了“书画同源”的思想,从此历朝历代的画家都发表了书画同源的画论,至今影响颇深。
二是线性造型,在《簪花仕女图》中,一方面作者在描绘头发与纱裙的线条是不一样的,头发的线要表现出毛发的质感,而纱裙是轻盈、柔美的质感,作者刻画的非常细致而逼真,另一方面,更为可贵的是《簪花仕女图》把盛唐贵妇慵懒的情态表达的非常充分。这些线条并不是简单的刻画人物的形象和质感,最重要的是表达对象的神情和作者的情感。
3.2 笔墨表现力的实践
可以说笔墨语言的实践是长期性的,有阶段、有目标的。对于水墨人物画,首先笔墨是用在人物结构上的,画家的情感通过浓淡干湿粗细缓急表达出来。
[1] 《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 宗白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2]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 宛小平,张泽鸿著(商务印书馆 2012年11月)
[3] 《美在意象》 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
[4] 《梁启超趣味论研究》 方红梅著(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
[5] 《缘物若水》 田黎明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6] 《心性轨迹》 梁占岩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7] 《石鲁艺术文集》 叶坚,石丹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4月)
[8] 《中国人物画创作教程》 贺荣敏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9月)
[9] 《构图学》 杨国平,邹正洪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年3月)
[10] 《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郑笠著(商务印书馆 2012年10月)
邱小雪(1992.12-),女,回族,湖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