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
饶卓娅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后期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他一生创成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本文围绕他的钢琴独奏方面最著名的一首《升c小调前奏曲》来介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特点、音乐风格及和声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和声;音乐特点;曲式结构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气息,4岁跟随母亲学习钢琴,9岁进入了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转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几位著名的大师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他的作品题材非常的丰富,包括钢琴与乐队作品、钢琴独奏作品、交响曲作品、声乐及合唱作品等。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具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特性和悲剧色彩。这都与他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是《升c小调前奏曲》,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表现的是俄国知识分子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黑暗统治下,痛苦压抑的激动情绪。整首作品拉赫玛尼诺夫将激动的情绪和戏剧性的高潮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三个沉重的低音类似于模仿教堂的钟声贯穿着主部主题和再现部,首尾呼应的音响力度浑厚且情感的层层推进,感觉是在残酷压迫下人们发出的痛苦的呻吟声。
整首作品是一首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A、B、A1三部分。
A段(1-14小节)随着La、So、Do三个音像钟声的敲击随之进入,t-DD-SII-D7-t这样一个和声的循环,且变的是高声部旋律部分。用柱式和弦的连接来演奏,速度为慢板(Lento),感觉害怕、恐惧的心理越来越明显。(谱例一)
谱例一:
如上图所示,A段都是由三音列来贯穿,以原形La、So、Do,或者是上三度模进来出现,给人一种极其压抑的心情。三音列使得其低音声部稳固,旋律声部的柔和、抒情更为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为浪漫主义的特性。整个A段部分是由a和a1组成,即二段式的结构,a1是a乐段的变化反复,a乐段是2+2扩充2小节,开放终止,和声在属和弦(D7)上;且a1乐段也是2+2补充2小节,属功能引入B部分。这一主题部分充满的庄严、肃穆、沉思的情绪。
谱例二:
B段(15-45小节)旋律部分以三连音方式激烈的进入,作曲者想表达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心理更为明显。与此不同的是和声上是从升c小调t-DtⅢ6-D/D-VII2-D7到E大调T-TSVI-SII-T,关系大小调的交替重复出现,左手的固定音型到左手的半音阶下行的一个变化,并且右手旋律部分的三连音的出现与之A段和弦的对比,从而使得情绪的增长加快。在c1部分反复出现了下属和弦的导六和弦(DVII56/S)的离调,然后回到下属和弦(S6),在该段结束部分出现了六和弦,形成了阻碍进行。该段同样分为两个乐段(c+c1),每段为两个乐句构成,但是不同的是小节数变成了4+4扩充9小节,c乐段的和声功能结束在升c小调主功能(t)上,为收拢性的结构;然而c1乐段的和声结束在属功能(D)上,为开放性的结构。B段的旋律、织体、力度方面相对于A段来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从A段的主题派生的新的主题。由于织体、力度的变化这一部分的情绪开始变得疯狂、似乎想要宣泄自己的情绪。(谱例二)
A1段为减缩再现(46-62小节),回到了慢板速度(Lento),与A段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力度增强到fff和ffff,声部的加厚,音响的变强都给人一种威严性,感觉压抑的很久的悲痛的情绪正在一点点爆发出来,直到第54小节尾声的进入(7小节),音乐的强弱由ffff变成mf渐弱到PPPP,用dim渐弱的方式表现钟声的一点点消失。
《升c小调前奏曲》这首作品作曲家用了不同的和声手法与钟声的巧妙结合而表达出对当时俄国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愤怒的感情。整首作品在和声层次来看基本都是由开头三音列来贯穿,包括B段出现的一连串的半音阶,其实也是三音列的变体,在织体上从柱式和弦到快速流动的三连音的变化,表达出每个阶段不同心理、情绪的出现,以及在力度上的对比,明显的从弱到强的递进,这都是作曲家想表现给人的一种激昂、悲痛、愤怒的情绪,展示出拉赫玛尼诺夫鲜明的音乐特性。
[1] 和声学教程(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
[2] 龙宇.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J].研究生论坛
饶卓娅(1992.08-),女,汉族,湖南人,云南艺术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