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研究

2017-11-04 16:54丁晨
学习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丁晨

摘要:文章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提出学校应从课程设置与研发到教师的评价系统化的建议,通过家校合力,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有关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度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第二章院士标准和条件中提及到的“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该阶段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种因素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

1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1.1 学校环境因素

良师对于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来说,良师意味着经验的直接获取和和能力的快速提升。[2]尽管学生天资聪慧,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引下,势必会走弯路,指导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博的学识,需要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习得和提升为主要表现形式。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是有一定道理的,名师能有意识的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将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习得有帮助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有所收获,不断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历史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良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有区别的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能力提升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3]老师通过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中包括了通过语言表达和行动表达两种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够说清楚自己所提出的创新性想法,还能够将想法转换成实际行动,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首先在学校整体培养目标上应体现出科技创新所占的比重,包括了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的聘用,物质的保障等。众所周知的是学校领导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校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对设备的购置,教师的奖励等要说明厘清,避免打击教师积极性时间的发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是一蹴而就的,从招收学生开始就要把学生创新潜力作为考核的内容,彰显出学校在科技创新上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应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观摩科技创新类的比赛,不断收集有关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从整体上把握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并建立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通过课程的设置中,将终身科技创新的理念传授于学生,以终身学习为基础,造就终身创新的良好习惯。

1.2 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首任教师,家庭的环境对于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型的家庭,对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家校联合培养还体现在家长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保证,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家庭从时间、财力上提供支持。通过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在心理上给予孩子以鼓励,增强信心。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参加区域级、国家级的比赛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国内自主招生的高等院校,在学生取得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进行认定,作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重要加分依据,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保证。

1.3 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表现在对创新类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高,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关注的是升学考试科目,科技创新类课程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从综合素质上来说,已经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但有待于学校、教师的开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懂得科技创新带来的益处,对其加强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教育,更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 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议

2.1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有关中考的制度改革正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以往只以考试成绩定导向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的真正实现,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作为人才选拔和升学考试的考核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当其冲就是学校的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是又是更高层次教育的基础,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努力将营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氛围,使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都能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个人成长成才的中影响,从而不断关注。

2.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首先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利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發展的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小本课程的研制与开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开拓眼界,让学生置身于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从现实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系统化程序,逐渐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3 转变教师科技创新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应先于学生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认识清楚,并在实践教学中予以运用,而对于教龄较长的老师来说,在其需要进行自我学习的时候应做到不失时机的把握机会,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学校所设置的所有课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科技创新的意识。除此以外,对于创新能力的评价也要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通过实际大赛中的观摩与学习,最终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孙永胜. 论初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胡咏梅,李冬晖. 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视角[J]. 比较教育研究,2012,10:6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