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凡
摘 要 本文以网络负能量段子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以负能量段子的传播意愿为研究问题。从网络环境特点、段子内容和传播动机等3个主要影响变量分析上海高校大学生网络负能量段子的传播意愿。通过量化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如下:1)网络环境和接受者的社群关系对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负能量段子内容的趣味性及内容与接受者内容相关性对传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接受者的动机对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负能量段子;网络环境;传播动机;传播意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7-0074-0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段子是一种传统的戏曲表现形式,而在网络时代却被借用指以生活琐事或社会热点为话题,通过机智反讽的语言风格和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博得网民一笑的小故事、小笑话。从立意角度看,段子可以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只要是石头,到哪都不会发光”正是近来被疯传的一则负能量段子。
从社会学角度看,段子可以說是一个“社会安全阀”,指的是为了消除社群中的某种不满情绪,而提供的一种正当渠道。在当代社会这样一个发展的特殊时期,段子以幽默、简要的方式反映民情民意,替网民说出心中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对于调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量化研究,解释网络负能量段子的传播动机和特点,从而挖掘网络负能量的正功能。
2 研究现状
对于段子文化的学术研究,横向来看,国外对段子的研究多注重心理学领域,而国内的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语言学、法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但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整合。纵观段子文化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然而负能量段子于2013年才逐渐进入网民的视野,相关的学术研究几乎空白。
回顾国内外学者在段子研究中的现状,发现段子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1)段子传播的社会影响;2)段子传播的心理背景、政治氛围和积极意义;3)从文学、语言学和法律角度探讨段子的内容和合法性。而在网络负能量段子这个细分课题,尚未有学者进行过系统的
研究。
3 量表设计
为了提高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次研究问卷的设计经历了:文献阅读—小规模访谈—初步设计—预调查—修改定稿四个阶段。
3.1 小规模访谈
进一步,通过小规模访谈,了解大学生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的基本情况,也为量表题项的编辑提供了可靠基础。访谈在2017年4月进行,访谈对象是在社交网站中受欢迎程度较高、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生。本研究先后与50位来自上海高校的学生代表进行访谈。
访谈提纲:
1)你是否传播过网络负能量段子?
2)若传播过,请写出你传播负能量段子的目的?(至少三条)
3)若没有传播过,请你推测别人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三条)
4)你认为大家通过网络媒介传播负能量段子的原因是什么?(至少三条)
3.2 初始量表设计
在大量阅读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成熟量表,设计完成了初步量表。问卷以被调查者是否接触过网络负能量段子作为前提了解,第一部分为网络负能量段子内容,从段子的趣味性和与接受者的相关性的角度调查。第二部分从网络特点角度,研究网络环境和社群关系。第三部分为接受者的动机,主要分为发泄放纵、自我表现、跟风娱乐、社会公益4个部分,了解网民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的动机。第四部分为接受者传播负能量段子的意愿。第五部分为基础的人口学统计变量。问卷的主体部分均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
3.3 小样本调查与量表修正
初始量表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小规模发放,共收集了40份问卷,并对所收集到的40份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从而发现了问题。将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5alPha值低于0.70的题项予以删除后,其他题项的信度符合我们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分析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问卷的可靠度和有效度,笔者邀请3名传播学和心理学界的专家教授,进行专家组测试。在他们专业的评估后,进一步修正量表,形成了最终问卷。
4 研究分析和结果
由于本文的研究主题背景是网络环境,因此本文的调查全部在问卷星等线上调研平台完成。研究对象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海学院等上海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研究共回收问卷351份,其中有效问卷331份,占总回收问卷的94.3%。
4.1 研究变量
本文的研究将网络负能量段子的传播意愿影响因素分为网络传播特点、传播动机和负能量段子的内容三类,其中负能量段子的网络传播特点和段子的内容又对接受者的传播动机有正面影响。此外,我们将网络负能量段子的网络传播特点划分为网络环境和社群关系,将负能量段子的内容划分为趣味性和内容与接受者的相关性。进一步,我们把接受者的传播动机分为发泄放纵、自我表现、跟风娱乐、社会公益等。传播特点、传播动机和负能量段子的内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接受者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
4.2 数据结果
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性别和每天上网时长对传播意愿无显著差异。2)在学历组中,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传播意愿有显著差异,硕士生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意愿较本科生强。3)在年龄组中,18岁以下和24~28岁的接受者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意愿较强,19~23岁的接受者传播网络负能量段子的意愿较弱。
通过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到结果显示:
1)网络环境的特点对接受者传播网络负能段子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匿名、便捷等特点使得网民在网络上传播负能量段子无后顾之忧,广阔的社群关系保证了网络负能量段子的传播效果,传播负能量段子也许会收获更多的点赞和回复促使网民更多地传播。
2)负能量段子的内容对接受者传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民都喜欢传播有趣的东西。而当段子描述的内容与接受者相关度很高时,会激起网民社会公益的动机,从而传播这条段子。
3)接受者的动机对传播网络负能段子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者会因为发泄放纵个人情感、表现自我幽默感、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等动机,从而传播网络负能量的段子。高校大学生传播负能量段子都较为理性,不会因为跟风娱乐而转发负能量段子。
4.3 模型验证
至此,本文研究假设得以检验,从而得出最终的网络负能量段子传播意愿模型,如图1。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网络负能量段子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热点、时事民生,另一方面借段子之口表达民情民意。希望有关部门通过监管,有效发挥负能量段子的正能量,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一些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