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强
摘 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思潮的冲击、新兴媒体的传播、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薄弱,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其特殊的专业学科背景等原因,使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淡化”的危机。因此,必須加强外语专业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注重主流价值观引导,抵制西方多元化意识形态的隐形侵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应该是为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必然要提倡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此为导向,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作为基本前提[1]。现阶段,高等学校培养的外语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汇通中外思想、推动文明创新、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等学校外语专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问题
(一)特殊的专业学科背景,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较为明显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专业语种的专业课程设置占到60%左右,很多专业课程,都是从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思想流派开始引入和介绍的,由于大学专业的学习较为系统和全面,所以这种特殊的专业学习状态和过程,对学生的”世界观”影响很大。而且,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近几年国际教育的纵深发展,各外语专业大二年级以上学生赴目的语国家交换学习的比例高达15%—30%不等,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而言,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要远大于本国文化的影响。这种状态下,就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结构同质性较强,加大了意识形态工作难度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状态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经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外语专业的男女比例为平均处于一比九到一比十的区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学生结构同质性强。女大学生情感细腻,感性意识较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不感兴趣、很少有主动关注,客观上加大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和效果。
(三)思政课程效果不强,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效果
根据湖南省长沙市六所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调查调研数据显示,有高达37%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思政公共课程教学手法较为单一、照本宣科,对同学们吸引力不大。根据同学们反映,部分专业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把对社会和生活的抱怨与不满带入课堂,甚至有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将外国和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做带有明确主观色彩的对比。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也使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根据我院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以上三点问题,提出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注重主流价值引导,抵制西方多元意识形态的侵蚀
新时期,西方多元意识形态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入侵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在这种形式下,高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筑牢大学生思想堡垒。除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之外,要不断拓宽舆论阵地,营造健康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同时要强化实践活动,为外语专业学生设计和创造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平台,通过时间活动让其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锤炼意志品质,从而强化其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促使其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并自觉内化,进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二)拓宽教育阵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我们的主阵地。当前,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2]。而外语专业的学生由于研习目的语国家和本国语言,更多地会使用网络了解两国甚至更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这些都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高等学校在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同时,要加强正向引导,利用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做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三)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
教师直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思想学业进步的导师,广大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加强教师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和基础。而现在对于教师而言,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重业务素质,轻思想政治素质”的片面倾向,所以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今后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中,要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辅导员是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队伍,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不仅要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促进其业务素质的提高,更要让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系统化,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树鹏,邓娅婧.浅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J].高教学刊,2016,(13).
[2]王园园,苏小明.团学组织网络宣传作用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