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良
论茶寿
林乾良
关于人类的寿命,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年”,其数应该是多少呢?有两个文献曾有明确规定。《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书中曾多次提出“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00岁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极广,以至数百年来,民间常说:“您老百年之后……。”这“百年之后”,意即享尽天年而故之委婉的提法。另一数字是120岁,见于《尚书》:“以百二十岁为寿”。
在中国,文人中游戏地称九十九岁为“白寿”。这是从百岁的寿命天年的理论而来,“百”去了上面的“一”,余下“白”。这由于是文字游戏而在民俗中没有多大影响。以前,人们只知道日本人有“米寿”和“茶寿”。米自从上、中、下拆开,不是三个字“八”、“十”、“八”吗,所以“米寿”是88岁。到时,亲人们还要举行盛典来庆祝,“茶”字的中下部和“米”字相似,也是88。而其上部,如论繁体字是两个“十”,而简化字则是“艹”,总之都是20。两者相加,“茶寿”是108岁,和《尚书》之论十分接近。和近代的各国人口统计结合来看,茶寿108岁确是人类可以努力以期达到的高标准天年。
由于饮茶可以长寿,在古今、中外的文献中都有论述,由于近代的多领域科研结果,都表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可以益寿延年、去病保健的物质(如多酚、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叶绿素……),的确有益于寿命与健康。因此“茶寿”之词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大为流行,远胜“米寿”。
“茶寿”之词,以前都知道是从日本过来的,其实非也。寒舍珍藏两方清代书画篆刻家刻的印,即已有其词。不但见于印上,而且见于印章作者的诗集。至于有关的传记,甚至有3部之多。
讲到这里,先让我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福建福州人,故乡有个闻名世界的特产——寿山石。石的品种百多种,而以“田”石为最知名。清中期,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西泠印社藏有近代大师吴昌硕的12方自刻姓名印,那恐怕远不止1:3了。我十九岁(1950年)进浙大学医,杭州的西泠印社是印学圣地,由于我一生与印有缘,从小就开始藏印,家藏“千石万印”(斋名),并自号“印迷”。在数以千计的印章中,古代的茶印不过两三方。本文拟介绍与“茶寿”有关的两方:图1是“茶寿盦”,印作长方形。由于印文是红色的,印学中称为“朱文”。其风格以平方正直为主,属于汉朝印的格式,习称“汉印”。图2是“以茶养生”,印作椭圆形。由于印文是白色的,印学中称为“白文”。其风格是参差错落(章法),而且文字的时代在秦以前,习称“古玺”。
古代玺印,隋、唐开始有边款。明、清时篆刻家的边款,大多是先写文字然而双钩式刻成,一个笔画要刻两刀。在乾隆年间,“浙派”的始祖丁敬,也是“西泠八家”之首丁敬,创造出一种“倒丁”的刻边款法,不但一笔一刀,而且还极有粗细的变化,富书法韵味。上述两方印,都有“四香”两字边款。“四香”并非姓四名香,而是清早期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和诗人严冠的字号。传统的原拓印谱,每页一印。上面是红色的印文,下面是手拓成的黑色边款。红与黑,美学上是绝配!
图1
图2
“厂”字,和简化字工厂的“厂”字相同,西泠印社创社四英中的王福盦,有时也自书“福厂”,其实,当时的“厂”决与工厂无关,而通于盦、庵、蓭、闇等字。其意为小房屋,类似今日的“蜗居”。“养”字有些老人家至今还有时写作“羊攵”,其左一为“羊”字,右边为手(下部)执树枝(上部)以牧之的合意。中医学中有“养生”之分支,饮茶为养生之一法,故可以长寿。四香为严冠之字(或称表字)。其文之传,至少三见,即清朝之《清画家诗史》、民国时叶铭之《广印人传》与建国后之《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兹影印叶铭之书影为图3。可见,在卷十之第七页有传,文曰:“严冠字四香,仁和诸生,著《茶寿盦诗稿》。”其书是“印人”(即能刻印之人)之专传,故不必一一记述能印之事。
至今关于美术(书、画、印、雕塑、刺绣、制瓷(兼陶)……)之人名辞典,以俞剑华之《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为最出名也最全备。该书综清书《清画家诗史》与其他资料撰成下传:“严冠[清],字四香,仁和(今杭州)诸生,善画梅,故宫博物院藏有嘉庆十七年(1812)作墨梅图。喜吟咏,著《茶寿盦诗》。”后注该传曾参考《清画家诗史》。
图3
从以上二印、三书,可证“茶寿”一词至少于清早期已经有了。或且更早,有待实证。但是,上述虽有“茶寿”,尚无108岁之具体内容。曾求教于刘祖生、童启庆、钱时霖、王家斌诸公,亦无以对。如读者诸君另望发现,请即赐告并于本刊续发为幸。
J29
A
0577-8921(2017)03-177-02
2017-08-01
林乾良(1932年-),男,福建福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西泠印社资深社员,长期从事中医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代表作《中国茶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