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2017-11-03 21:59黄功琼彭升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改进对策存在问题

黄功琼?彭升敏

[摘 要]学生的个性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新时期落实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衡量语文教学的新标准。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培养;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和造就时代需要的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个性培养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予以应对。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不足之处

1.课堂设计不够完善

一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灌输知识,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小学生没有成年人的耐心度和注意力,小学生不可能保持高度的耐心和注意力来关注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就错过了小学生个性的培養。二是老师对课堂的活跃度把握不够,不活跃或者太活跃都是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培养的。课堂气氛不活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调动情况,也影响到小学生个性的培养;思维太活跃,容易导致教师不能把控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任意滋长个性化的特点,不利的个性因素最终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内容上单一

一是,教学内容上大都为内容流程性教学,枯燥,并没有与生活内容实际相结合,小学生没兴趣去学习。二是,在教学内容上通常老师注重的是应试教育体系性质的单一主线教学内容,忽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激发,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方式方法较为陈旧

一是,常规的陈述型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缺乏新意,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教师讲解的环节,以一种主观性的思维定式来讲解问题的解决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想象空间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扼杀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方式。二是,教师往往要带领学生反复的读写生字和课文,这种单一反复的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长久下来,学生很少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们的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教学反馈机制效果评价不全

目前的教学反馈评价机制往往是通过单一的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结果,忽略了学生能力方面的培训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在日常测验和期末考试过程中所涉及到主观性问题一般会设置标准答案。学生们在作答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考分需要努力迎合考试要求,一些学生即便另辟蹊径也会被以正确答案的名义获得很低的分数。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难以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抒发,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很难得到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改进对策

1.鼓励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带有思索性的话题,鼓励学生就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问题展开自主分析,自己找到答案。例如,在《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罐变化的段落,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对课文展开自主分析可以发现:水罐之所以变成银的、金的,是因为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2.创造个性展示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是活泼爱动、天真烂漫的学生群体,相比初中生高中生而言,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语文《群鸟学艺》中,可以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角色的飞禽去表演。比如,猫头鹰、老鹰、乌鸦和麻雀等。老师可以扮演凤凰,在与学生一起互动表演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通过我们一起互动表演,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呀?”这时候,学生一定会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个性不同,所提到的见解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应该虚心学习,只有耐心坚持到底,才能把真本事学到手。但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凤凰老师没有教好,吸引到学生才让鸟们飞走了。针对这些发言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不限制学生发言,最后进行全面总结性的指导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篇课文蕴含的深刻意义。

3.鼓励逆向思维,支持求异思想

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老师要知道有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包容学生奇怪的答案,不是批评而是引导,允许学生张扬个性,独立思考。孩子个性体现在思维的不同,而创新思维特点就是求异。所以老师在发现学生的求异点时,不是直接棒杀,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去接近答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总是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不能偏离标准,其实语文题本来就没答案,就像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描述,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这其实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4。寻找平衡,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因为对于各阶段的教育而言,学校在进行教学时都应具有双重的目标,一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二是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我国早期的教育总是重视服务社会的目标而忽视个体培养的目标,教育思想落后时代,如今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但是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时,又不应当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寻求平衡,培养个性,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做到下面两点:第一,个性化与规范化要实现协调发展。并不是说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忽视学生的普遍教育,毕竟小学生学习的普遍规律和应有的规范都是相似的,普遍规律与应有的规范性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保证。第二,个性发展与基本素养的发展要平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设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教育评价机制不断改良教育方式方法,是当前实现小学语文个性教育的主要途径。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改进对策存在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