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李明
[摘 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那么,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我对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课堂
一、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准确
“高效性”就是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目的,并得到进步或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预期目的,必须是正确,明确,否则,就会“缘木救鱼”,无从谈起。
解读教材是设置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師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与课标和文本的对话,全方位解读教材。
首先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梳理清楚。特别是教学课程的单元目标要理清楚,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唯其如此,指导教学才能够纲举目张,学生才易于接受,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学生才能从记忆中领悟,理解,从理解中加深记忆。其次,与文本对话。就是通过研读教科书、教参、相关资源等,准确把握课文的主题特色、价值标准、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在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千万不要一竿子插到底。从而保证80%的学生当堂接受教学知识。
另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内容,并根据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随时进行必要调整,不要一味照搬照套。同时,课堂结束后,要进行反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是否达到合理效果。
二、导语导入必须引人入胜
常言说:“万事贵乎始”。课堂教学也应当重视开头环节,这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组织教学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方法,设计运用简短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就很快进入最佳境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意蕴深长,引人发思,充盈美感,好的的教师善于运用导语,以个人魅力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上,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进行导语设计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根据导入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笔者把所有语文课导入方法归纳为主题导入法、悬疑导入法、镜头导入法、联想导入法和情景导入法五大类型。
例如,悬疑导入法指在教学中,从教学对象不同角度巧妙地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的问题要新鲜、新奇、有趣,不“愤”不“悱”,在技巧上讲究发人深思,留有余味,引人入胜。寥寥数语,引起悬念,产生问题,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
总之,好的导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必须教之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课文文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在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检查学生对字音是否读准,对句子是否读得通顺,对词语是否理解,课文是否读得通畅。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课文的重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林理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会随之提高。
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根据既设目标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校内到校外,体现出紧张、活泼、热烈、有序的课堂效果,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有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四、教学结尾必须有效处理
俗话说,“编筐窝篓, 贵在收口。”课堂结尾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巧妙的课堂结尾能收到“课虽尽,趣尤存”之功效。常见的结尾方法有总结归纳法、发散思考法、承上启下法、留有余地法等。例如: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荔枝蜜》、《桃花源记》虽是同属记叙文。但是它们的写法不同,文章结构的线索也不相同。这一组文章介绍了记叙文的一些主要的写法。在单篇教学的结尾,都可以采用承上启下法,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课文,为上好下一课打下基础。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导入要引人入胜, 中间环环相扣, 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 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再则,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高效课堂改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他的发展必将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颜荣.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 广西教育, 2013(22):22-22.
[2]王惠.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7(7):8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