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MRI和CT影像特征分析

2017-11-03 06:54聂文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凸面脑膜瘤水肿

聂文君

(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常州 213011)

脑膜瘤的MRI和CT影像特征分析

聂文君

(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常州 213011)

目的脑膜瘤的MRI和CT影像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经临床病理证实或随访证实脑膜瘤患者共21例,对其行CT与MR诊断,对CT与MR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结果患者21例中,顶部镰旁7例,额部镰旁5例,大脑凸面9例;边缘光滑15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6例;密度与信号均匀16例,病理均为Ⅰ级脑膜瘤;混杂密度和信号5例,内部可见坏死、囊变,其中Ⅰ级脑膜瘤3例,Ⅱ级脑膜瘤1例,病理Ⅲ级脑膜瘤1例;灶周无水肿13例,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2例,重度水肿4例;增强后见硬膜尾征8例;邻近颅骨异常5例。结论分析脑膜瘤的CT与MR影像特征,对于于术前明确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膜瘤;MRI;CT

脑膜瘤属于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颅内原发肿瘤当中所占比率较高,大约在15%~20%[1]。非典型性、间变型的脑膜瘤复发的几率非常高,且有快速侵袭生长的趋势,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取会产生较大影响。据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临床做好脑膜瘤的初期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展开救治,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提升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主要筛选经临床证实脑膜瘤患者共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与MR影像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经临床病理证实或随访证实脑膜瘤患者共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0~60岁,平均(40±3.9)岁,对其行CT与MR诊断。入选的患者21例完全行增强扫描,行CT与MR扫描18例,只行CT扫描2例,只行MR扫描1例。

1.2 方法

1.2.1 CT诊断

本次研究诊断扫描仪选取利浦128排CT,平行在听眦线持续扫描十层,一旦发现任何病灶,均行薄层增强扫描,所应用的造影剂选取非离子型碘海醇。

1.2.2 MR诊断

此次研究选取GE3.0T MR诊断仪,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参数:T1wI TR(450~500 ms);TE(15~18 ms);T2WI TR(3000~5000 ms),TE(60~90 ms)。所应用的造影剂选用0.2 mL/kg的钆喷酸葡胺。

2 结 果

2.1 分析脑膜瘤发病部位

诊断结果显示,入选的脑膜瘤患者21例都是单发,其中,大脑凸面9例,顶部镰旁7例,额部镰旁5例。

2.2 分析脑膜瘤大小、形态

诊断结果显,肿瘤最大者分别是4 cm*4.5 cm*5 cm,最小者分别是1.5 cm*1.5 cm*2 cm;入选的21例患者中,边缘光滑15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6例。其中,没有明确的包膜1例,且呈现浸润性持续生长。

图1 从左到右分别为大脑鞍区、半球凸面、中线大脑镰、桥小脑角区脑膜瘤,部分可见脑膜尾征及瘤旁水肿

2.3 CT诊断与MR诊断的表现

诊断结果显示,CT扫描:密度均匀15例,其中,略高密度11例,等密度2例,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均呈均匀明显强化;密度不均5例,强化不均匀。MR扫描:信号均匀15例,强化均匀;混杂密度和信号5例,内部可见坏死、囊变;灶周无水肿10例,轻度水肿5例,中度水肿2例,重度水肿4例;增强后见硬膜尾征8例,邻近颅骨异常5例。

3 讨 论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该肿瘤主要位于患者脑膜的中胚层,源自蛛网膜粒附近的帽细胞,尤其是表现为蛛网膜绒毛的部分细胞,且大部分均附着在人员的硬脑膜中,其发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的凸面、小脑区、蝶骨嵴、鞍结节等。据有关资料显示,脑膜瘤仅有少数集中于侧脑室内的脉络从、头颈部以及脑外,该种肿瘤的生长速度非常慢,但是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整个颅内肿瘤中所占比率为15%左右,其病变的性质重点表现在良性、恶性脑膜瘤间,主要包括:良性、恶性以及非典型的脑膜瘤,临床以良性脑膜瘤较为常见[2]。

按照WHO 2000年的脑膜瘤进行分类,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良性脑膜瘤,即Ⅰ级;低度恶性脑膜瘤,即Ⅱ级;恶性脑膜瘤,即Ⅲ级[3]。相关资料显示,脑膜瘤发病性质和肿瘤血管的生成、瘤周血管水肿等相关,从Ⅰ级、Ⅱ级、Ⅲ级脑膜瘤的微血管分布来看,Ⅰ级明显低于Ⅱ级、Ⅲ级。本组病例16例良性,1例低度恶性,1例恶性,良性脑膜瘤的CT和MRI特征是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缘清晰,强化均匀;恶性脑膜瘤的特征是密度或信号不均,可见坏死和囊变,强化不均。本组病例恶性较少,无统计学意义。钙化、颅骨改变、脑膜尾征及水肿良恶性均可有。

鞍区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与腺垂体瘤、咽颅管瘤鉴别,具体诊断依据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蝶鞍未快速扩大,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正常形态之下所显现出的腺垂体;肿瘤四周无骨质严重改变,且咽颅管瘤大部分密度不够均匀,经CT检查之后能够清楚地看出特征性肿瘤钙化;小脑区脑膜瘤与硬脑膜转移瘤、听神经瘤、特发性的硬脑膜炎等鉴别,听神经瘤通常会引发对应侧中的听道逐渐扩大,且病灶的外形呈现为蘑菇式样;针对处于大脑凸面一些相对较小的脑膜瘤,应该和普通的脑回相互鉴别开,前者的强化效果非常显著,后者正常强化。

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证实,MR的增强扫描对于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非常高,而且,肿瘤边缘严重不规则以及不均匀的强化也是临床诊断恶性脑膜瘤一个关键性的特征。其中,恶性脑膜瘤大部分都是呈现浸润性的快速生长,且由于所生长的速度并不是很均衡,因此,大部分恶性脑膜瘤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其表现主要分成叶或是结节式样,其脑瘤的界面不是非常清楚。

MR影像信号的强度或者是CT影像密度的过程中,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比较均匀,且因恶性脑膜瘤的肿瘤细胞生长较为迅速,常常会造成肿瘤体的中央大量缺血坏死或是产生严重的囊性变,因此,临床诊断恶性脑膜瘤所发出的信号或者是密度经常呈现不均匀。而良性肿瘤由于生长速度非常慢,其引发缺血坏死的几率非常小,有资料显示,超过90%左右的肿瘤呈现均匀等信号或是密度等,和此次研究结果相符。

临床以CT和MR诊断方法来对脑膜瘤进行诊断,两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劣势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T诊断方法对于肿瘤机体内部的钙化、颅骨的骨结果变化等显示非常明显,而针对一些小肿瘤及集中于颅顶、颅底部的脑膜瘤的确诊率则相对偏低。而MRI诊断方法具有各个方位呈像、无骨伪影等优势,对于脑膜瘤患者的颅顶、后颅窝、病变较小部位的定位等方面,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方法。因此,临床将CT诊断与MR诊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最终提升脑膜瘤患者术前的临床诊断确诊率。

综上所述,对脑膜瘤患者行CT诊断与MR检查,两种诊断方法均会表现出现相关特征,且能清晰地看出且确定脑膜瘤特征改变,进而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之后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最终提升临床疗效。

[1] 郭继文,杜 蕊,于 寰,张艳霞.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在CT和MRI上的影像表现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S1):46-47.

[2] 陈 军.146例颅内脑膜瘤的MRI与CT影像学特征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57.

[3] 李冬雪,李 超.颅内脑膜瘤的MRI与CT影像学特征[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4):446-448.

R739.45

B

ISSN.2095-8242.2017.049.9634.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凸面脑膜瘤水肿
活动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凸面脊分布预测方法
全息离子束摆动刻蚀凸面闪耀光栅制备技术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彩宝艺术大师 Bulgari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基于凸面优化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成部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