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璐 孙乐栋 闫玉生 邱贤文 谭锐
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闫璐、孙乐栋、邱贤文、谭锐),胸外科(闫玉生)
·病例报告·
厄洛替尼引起穿凿性毛囊炎样非瘢痕性脱发一例
闫璐 孙乐栋 闫玉生 邱贤文 谭锐
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闫璐、孙乐栋、邱贤文、谭锐),胸外科(闫玉生)
患者女,60岁,头皮广泛融合性红斑及脓疱加重伴毛发脱落3周于2015年7月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在外院诊断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伴多发骨转移,后遵医嘱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150 mg∕d(商品名特罗凯,上海罗氏制药公司)。治疗3个月后患者头顶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及脓疱疮,直径2~3 mm,伴瘙痒,予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除湿止痒洗剂等外用效果欠佳,后逐渐加重,红斑融合成片伴脱发及黄色渗出物,瘙痒明显。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等不适。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类似及其他皮肤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腹体检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枕部见大片融合性红斑,伴散在直径3~5 mm丘疹及脓疱。红斑表面覆盖黄色油腻性渗出物,可见广泛毛发脱落(图1)。无明显触痛,拔毛试验(-)。面部可见散在针尖样红色痤疮样皮疹及丘疹,无黑头粉刺。眼睫毛粗长。双手可见轻度甲沟炎样改变。
图1 患者头顶、枕部见大片融合性红斑,伴散在直径3~5 mm丘疹及脓疱疮。红斑表面覆盖黄色油腻性浆液性渗出物,并广泛毛发脱落
图2 皮损组织病理 表皮轻度萎缩变薄,局灶性角化不全,真皮中上层可见弥漫性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无脓肿形成(HE×100)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癌组织基因检测EGFR21突变。胸腹部CT:右肺癌术后,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少量胸腔积液。多发骨转移。肝脏密度不均,考虑肝淤血;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头顶部取分泌物及疱液示细菌、真菌培养均阴性。抗酸染色(-)。皮损组织病理(图2):表皮轻度萎缩变薄,局灶性角化不全,真皮乳头血管扩张,血管及毛囊周围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无明显界面皮炎表现,未见肉芽组织增生。真皮中上层可见弥漫性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少量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脓肿形成。结合临床,诊断为厄洛替尼导致穿凿性毛囊炎样非瘢痕样脱发。
治疗经过:考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性常与剂量相关,且临床症状较重,遂将厄洛替尼减量至100 mg∕d,并予口服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外涂复方氧氟沙星软膏(含氧氟沙星、酮康唑、醋酸地塞米松等)。治疗2~3周后,皮疹开始缓解,脓疱较前减少。患者逐渐长出新生的、细卷的灰白色头发。治疗6周后患者皮损缓解,厄洛替尼增加至初始维持剂量(150 mg∕d),继续口服多西环素100 mg∕d。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持续缓解,皮疹无复发。
讨论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是肿瘤治疗领域突破性进展,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其皮肤毒性成为值得关注的疾病。EGFRI皮肤毒性表现多样,最常见的为感觉异常、红斑、丘疹脓疱性、毛囊炎或痤疮样皮疹,但无黑头粉刺,出现脱发远晚于痤疮样皮疹。此类皮疹发生于头皮时,需与脂溢性皮炎、脓肿穿凿性毛囊炎、脓癣、麻风或结核杆菌感染、盘状红斑狼疮、毛囊性黏蛋白病等相鉴别。而本例患者行分泌物培养均为阴性,结合病理,提示其本质可能为无菌性炎症反应。EGFRI皮肤毒性的治疗原则目前存在争议,一般认为非感染性的EGFRI相关脱发不能自行缓解,局部及口服糖皮质激素亦无确切疗效。无论有无感染证据,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在EGFRI引起皮疹的治疗和预防中均有较广泛应用,EGFRI导致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
孙乐栋,Email:sunledong126@126.com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2.020
2016⁃09⁃18)
(本文编辑:吴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