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阅读期待 促进深度阅读

2017-11-01 12:45祝国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悬念课程标准意象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论述正是对阅读期待的生动诠释,它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低,阅读缺乏一定的深度,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期待有关,迫切需要教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语文阅读向更深处推进。

一、探寻:什么是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它体现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受到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个性与阅读水平等因素制约。阅读期待具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特征:主观性。阅读期待是学生主观心理的一种体现,它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期待的程度并不相同;主体性,阅读期待取决于学习主体,需要立足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可发展性。阅读期待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与训练培养的,因此具有可发展性,教师可以利用情趣、制造悬念等方法激活学生阅读期待。

二、追问:为何激活阅读期待

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

1、践行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利用阅读期待是提升高中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期待,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促进语文深度阅读。

2、凸显学生主体

阅读期待不是教师可以外加于学生的,需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因此,激活学生阅读期待有助于凸显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保持急切的阅读认知心理,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展开阅读学习行为的关键,也是阅读的动力之源。激活学生阅读期待是着力于学生心理层面,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它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作用下将阅读学习内化为自我需求。

三、实践:激活阅读期待、促进深度阅读

1、利用文本悬念,在文本探究中激活阅读期待。

好奇心是激活学生阅读期待的强大动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文本解读能力,利用阅读文本中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保持高昂的情绪,主动探究文本悬念,从而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期待。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文本开头就指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话就为阅读制造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心里为什么颇不平静?这样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了解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奠定基调,从而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揭示本文的主题。

教师正是借助文本这个悬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围绕悬念展开探究,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对散文主旨的解读。

2、巧挖文本空白,在阅读体验中激活阅读期待。

留白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它赋予文本极大的弹性。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留白之处,善于补题目之空白、情节之空白、结尾之空白等,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强化学生阅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思想情绪跳动起来,于留白处展开阅读创造,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将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题目就蕴含着丰富的“补白资源”。“我”是谁?梦想是什么?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学生对文本题目的不断补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从“我是谁”的补白认识到这个梦想不是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关乎着黑人种族的梦想;通过“梦想是什么”的补白,让学生认识到黑人种族对平等、自由、正义、团结的渴望;通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的补白让学生认识到美国政府仍然没有兑现诺言,黑人没有没有自由,遭受种族歧视、经济上穷困,生活备受压榨的现状……

随着补白的不断深入,文章的精华不断浮出文面,学生学习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断深入,大大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拓展延伸,在能力迁移中激活阅读期待。

拓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适度的拓展延伸将有助于丰富语文阅读课堂内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迁移能力发展,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语文阅读课堂的拓展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应该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助于将阅读推向深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拓展的时机与“拓展点”,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期待。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借助意向传情达意,教师可以抓住“金柳”这一意象进行合理地拓展,强化学生对意象意义的解读能力。

教师先枚举一组含有“柳”意象的诗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柳是离别的象征)

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柳是爱人的象征。

通过合理的拓展延伸,学生对“柳”这一意象进行概括提取,在既有阅读积累帮助下,阅读期待被激活,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迁移,由彼及此,感悟到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意象可以看作是他的爱人——“夕阳中的新娘”,让他留恋,让他痴迷,也可以看作是离别时康桥对他的挽留。

4、搭建展示平台,在交流互动中激活阅读期待。

高中阅读学生离不开交流互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为学生创造机会,推动学生阅读交流互动,使学生的思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魅力,从而激活学生阅读期待。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在导入时,先用一段抒情性语言营造情境: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我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对《雨巷》的理解,给本组起一个名称,分小组对《雨巷》展开朗读表演,可以是集体朗诵,也可以是推荐个人进行朗诵表演,也可以模仿诗人角色朗诵兼表演,并且在朗诵结束后,交流本组这样处理的理由。

通过为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学生以“读”为方式,进入文本,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期待,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不断深入文本,提升阅读思维的活性。

激活学生阅读期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的阅读情绪、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现实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激活学生阅读期待的路径,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祝国强,山东菏泽艺术学校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悬念课程标准意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玉人”意象蠡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