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抓阅读教学,注意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能够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进行无声交流的一种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本文中所传递的信息,包含的思想等都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形式,肢解文本,会严重降低阅读的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且适当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相关图片或者播放一段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阅读文本,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意境和情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一下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作特点以及表达技巧等,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如果仅仅是一遍、两遍的略读,小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小学生反复诵读文本,促使学生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文本的内容。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思路等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同时,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广泛的阅读能够积累词汇,掌握各种句式,理解各种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从而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够朗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引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文本中的词语、段落和表达技巧等显性的因素,而且需要分析句式的特点、语气以及感情等隐性的因素,所以,在开始阅读文本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已经开始运转了。而且,阅读环境、教师的情绪等都会给学生的阅读活动带来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内容,以取得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营造出一个符合文章内容的环境,让学生仔细欣赏和感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作者的灵感和激情,从而让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阅读能力会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學实践中,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降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阅读一些优秀书籍,从而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例谈阅读教学中资料性课程资源的高效运用[J].郑丽.基础教育研究.2017(02)
[2]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翱翔[J].孔美琴.福建陶研.2006(02)
[3]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佟奎伟.新课程(下).2014(08)
[4]阅读教学新体验[J].买燕.宁夏教育科研.2007(02)
[5]阅读教学“慢生活”——例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慢”的契机[J].吴玲.时代教育.2017(04)
侯利娜,辽宁朝阳县大庙镇中心小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