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书养老;保障机制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肩负着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文章通过分析读书养老的社会需求和服务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读书养老服务保障机制,以期为老年读者提供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007-02
1 读书养老的社会需求
1.1 满足老年读者的文化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占总人口的16.1%,也就是说,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公共图书馆读书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读者的文化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南京图书馆藏书总量已超过1,1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丰富的馆藏可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老年读者的文化需求。很多老年读者每天定时来图书馆读书、做笔记,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不仅增长了知识,也丰富了晚年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读者掌握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少,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们会想到来图书馆看书,了解相关知识。
1.2 满足老年读者的消遣需求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仍很关注时事、民生等问题,他们喜欢来图书馆满足自身的休闲、消遣需求。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其馆藏图书和报刊品种多、更新及时,老年读者来图书馆读书、看报,既打发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愉悦了身心。即使在梅雨季节,仍有很多老年读者来图书馆读书、看报、借书和还书。
1.3 满足老年读者的社交需求
独居、空巢老人有强烈的孤独感、寂寞感,他们渴望与人交流,需要找人聊天谈心。公共图书馆作为大型的公共文化场所,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交流空间。许多老年读者喜欢来图书馆读书学习、结交朋友、交流心得。
2 读书养老的服务现状
2.1 缺乏读书养老的制度保障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图书馆老龄群体服务才开始获得制度设计层面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对制度本身缺乏细致研究(包括对制度的分析、评估、改进等)。近十几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五次评估,评估中均没有加入老龄群体服务项目指标,图书馆读者规章制度没有考虑老龄群体的特殊情况,并给以相应的宽松制度[1]。老年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行动不便、反应迟缓、健忘、操作能力不强等特点,目前,部分图书馆缺乏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和服务内容。图书馆应对老年读者加以重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应有相对应的个性化服务,让老年读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丰富老年读者的精神生活,真正实现读书养老。
2.2 缺乏社会宣传力度
许多老年读者知道公共图书馆的地点、服务性质和服务内容,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经常来图书馆读书学习,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但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知道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接触不到图书馆提供的相关资源,这与图书馆树立的形象不够亲民,宣传不到位有关。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很难见到图书馆的相关宣传,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2.3 缺乏专门的老年阅览室和相关服务
老年人正在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有很多图书馆没有设立专门的老年阅览室和专门针对老年读者的采访工作,这就导致很多老年读者在图书馆仅能阅读纸质报纸、期刊和图书。老年读者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又因为自尊心强,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这就造成他们往往找不到想要的书,不能充分享受公共图书馆的资源。
2.4 公共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
由于部分老年读者反应迟钝、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部分一线工作人员会对老年读者产生不耐烦甚至歧视心理,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态度冷漠,缺乏足够的热情,因此,老年读者的投诉在日益增多。在为老年人服务时,敬老意识、保护用户隐私意识、交流技能、读者关爱技能以及良好、细心、耐心的服务态度是一个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这些素质甚至比学历、知识结构等更能带给老年读者们美好的阅读享受。但目前具備这样素质的图书馆员较少[2]。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以人为本”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为实现图书馆特定的管理目标,运用诸多管理手段,协调管理资源的关系,营造人文管理的环境,有效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3]。馆员的服务态度是衡量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2.5 针对老年读者群体的活动单一
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老年读者群体活动多数集中在春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多数是报告、展览,这些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还仅限于读书报告等应景性活动,缺乏长期、持续的服务机制,老年读者参与活动和读书交流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3 建立健全读书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3.1 建立健全读书养老服务制度保障机制
做好服务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做保障。为了保证老年读者可以得到优质的读书服务,必须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是以图书馆法和服务指南为导向,有明确的实践操作内容指导,形成持续性、常态化的工作,这值得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加以借鉴。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还停留在意识上,没有持续性的服务规章制度,遇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缺乏针对性的系统化服务。关于老年读者服务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我国建立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服务制度规范迫在眉睫。结合实际,我国图书馆要制定相应的服务制度规范,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为老年读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使老年读者读书服务得以持续化、规范化。endprint
3.2 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要利用媒体的力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质、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读者了解图书馆,不定期地邀请老年读者参观图书馆,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走进社区、老年读者活动中心或其他公共场合,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优势资源。图书馆还要加大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避免老年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不理解。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老年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发生的矛盾多数集中在对书籍借阅数量、借阅时间、逾期收费制度的质疑。
3.3 建立专门的老年阅览室
老年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要做到尽量排除不适应因素,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读书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老年阅览室。老年阅览室要尽量设立在一楼,要在门口设有明显的引导标识,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以利于老年读者进出阅览室,并应配备适合老年人的座椅。阅览室的书架不能过高,防止老年读者抬头时间过长而产生眩晕的症状。老年阅览室还要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笔、纸等辅助用具,方便老年读者使用,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阅览室的馆藏文献要根据老年读者的兴趣偏好来选择,明确老年读者的读书需求,设立相应专架。
3.4 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员在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时要给予更多的热心、耐心、爱心和细心,一定要解释到位,不能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要与老年读者多沟通、多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才能给予恰当的服务。图书馆要加强为老年读者的服务意识,加大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馆员具备与老年读者沟通的能力,引导老年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活动。
3.5 丰富老年读者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丰富老年读者的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意识和兴趣,促使他们到图书馆中来。图书馆可以建立老年活动室,定期或不定期舉办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比如老年养生知识竞赛、书法展览、国家时事讨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调动老年读者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能将图书馆变成集中交流的场所,加强老年读者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郭桂英,张东辉.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探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4.
[2] 王子舟,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89.
[3] 郁丽玲.论以人为本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8):86-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