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台湾

2017-11-01 11:19迷雾
城市地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卤肉卤蛋小面

迷雾

在台湾待了2个星期,印象最深的还是吃。

吃的第一顿早餐,就是一家普普通通的街边面铺,看着和重庆遍地的小面摊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除了招牌上写着“高雄市议员杨见福五甲联络处”之外。就在旁边街区长大的朋友说,这家店的老板还真是一位“议员”,这家店已经在这条街上开了接近半个世纪了。

如今老板当了“议员”,上午是没时间来看店的,老板娘就操持着一切。朋友说老板夫妻是福州人,辗转到台湾后就开始了这门生计。“算是看着我长大的”,在重庆待了多年,朋友每次回台湾都会来这里吃面,老板娘显然是熟识的,热情地呼我们入座,两人用我听不懂的闽南语叙了半天旧,老板娘转过身,麻利地在灶台旁忙活起来。

不—会,早餐就张罗好了,用高汤煮的台湾小面,汤很清澈,没有一点辣椒,点缀着豆芽、青韭和姜丝,吃的时候,有点像吃三鲜米线,舀一勺子略带辣味的酱汁,把面浸在酱汁当中,汤的香气配上酱汁的些许刺激,出人意料的开胃。

配莱就更丰盛了,一小碟切成条的卤蛋、撕成絲的酱猪手、带着卤香味的豆干、还有米糕,—种糯米做的,里面夹着肉馅的小吃。虽然我觉得面太过于清淡,而且往卤蛋和凉菜上面撒甜辣酱的口味实在是不太习惯,但是朋友吃的一脸满足,说在重庆久了,就思念这一口汤,味道和他上国小的时候一模一样。

这样的小店,在台湾比比皆是,就像是应了那句话 ——“如果跟着旅行攻略,你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

比如隔着两条街的一家饺子馆,老板是东北人,至今都听出北方的口音,店里只卖蒸饺,皮很薄,用筷子挑破后也没有四溢的滚烫肉汁,所有的鲜味都被浓缩在肉馅里面,蘸碟就是醋,不过最好夹上一条姜丝,那—丝辛辣搭配上馅料的鲜美,我们5个人足足吃了8大笼,据说这馅料可是秘制,整个高雄就这—家,绝无分号。

旁边的卤肉饭也是老字号,一小碗白米饭,先浇上酱汁,然后一勺卤肉,铺在已经被酱汁熏陶过后的米饭上面,吃的时候完全不觉得油腻,卤肉的香甜完全浸入了白米饭,让人感叹,原来卤肉只是辅助,米饭才是正体。

至于去花莲的路上,那家河上小店中的卤猪脚、垦丁某个渔港暗巷里面海鲜店的鱼汤和蚵仔煎、台北火车站中超级不起眼的一家红豆烧、搬了数次地址,如今藏身街巷中的台中第一家太阳饼店……这些不起眼的食店,居然藏着各种哪怕肠胃已经发出抗议,依旧舍不得放下筷子的美味!

这种味道,和单纯的好吃不太一样,虽然你也会觉得逢甲夜市上排出了10多米的鸡排、台中那家年轻人超喜欢的“火锅店”、西门町人头攒动挤了半天才买到的甜品味道都还不错,但是缺少了一些能让人铭记的东西,也许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精益求精,也许是食物中沉淀的缓慢时光……

其实这样的店,重庆以前也有。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到解放碑必吃的几家:山城羊肉馆的羊肉米线和笼笼、小滨偻的担担面和汤圆、德元的排骨米线和酸梅汤。如今除了山城羊肉馆依旧之外,你只能看着小滨楼满桌平庸的中餐发呆,然后哀悼至今都不知道在何方的德元。

哦,回家后,又路过楼下的那家一度是我心中排行榜前三的小面,那是高中时候的最爱,可是如今,面条放在嘴里犹如挂面,连辣椒的香气都似乎消失了。

猜你喜欢
卤肉卤蛋小面
他国遇知音
他国遇知音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
老家的小面
道路
加什么
卤蛋:不一样的20岁
吕家卤肉店
三个小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