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法分析

2017-11-01 22:23:40李鹏飞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西洋乐器吐音萨克斯

李鹏飞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宿州,234000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法分析

李鹏飞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宿州,234000

西洋乐器萨克斯音色优美、感染力强,在古典乐曲的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渔舟唱晚》是中国经典的古曲,因其曲调婉转悠扬、意境深远而广泛流传。通过对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法的分析,从中窥探西洋乐器与中国音乐作品相结合所带来的全新音乐形象与魅力。西洋乐器萨克斯演奏中国古曲《渔舟唱晚》既是对西洋乐器演奏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对中国古曲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有益尝试,对于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萨克斯;《渔舟唱晚》;音乐特点;演奏技法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经写到:“萨克斯的主要特点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1]西洋乐器萨克斯如何演绎《渔舟唱晚》的中国韵味、如何表达古曲的诗情画意?古曲又怎样在萨克斯的演奏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渔舟唱晚》的音乐风格

1.1 中国元素风格的发展

西洋乐器萨克斯在中国的传播时间并不悠久,但仍有不少作曲家为其谱写、改编了带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音乐作品。最初以改编为主,如中央音乐学院张梧教授改编的河北民歌《小放牛》、江西民歌《采桔》,李满龙教授改编的《小白菜》《绣荷包》等,这些改编后的民歌包含浓厚的中国音乐元素,是探索中国民歌风格与外国流行乐器相结合的典范[2]。随后,经过吸收、创新逐渐出现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如黎国荃老师改编的《渔舟唱晚》就是运用变奏曲式的风格与华彩乐段编创的。

1.2 《渔舟唱晚》的中国风格

《渔舟唱晚》是由我国音乐家黎国荃在建国后改编,随后收录于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中,并沿用至今。1984年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使用本曲中一节作为背景音乐,使得该乐曲在民间广泛流传[3]。演奏时,保留曲目本身旋律婉转的特点,通过起承、转合的表现手法为听众展现了渔民结网捕鱼、辛勤劳作的日常生活,谱写了一幅安详、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品侧重于特定的音阶和结构组成的旋律,在优美动听的旋律线条之下,使听众仿佛看到一幅山水画,曲声悠悠引人入胜,聆听之时给人一种宁静、安详之感。

1.3 《渔舟唱晚》的西式风格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结构为西方变奏曲式,突破了传统的一板一眼的单一曲式,通过主题乐段的不同再现和对比,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作品开始段落和中间过渡段落运用西洋音乐中的华彩乐段,凸显了中国音乐元素的旋律感,增加了萨克斯在演奏时的表现力度,结合萨克斯的柔美音色,近乎完美地表现出山水风光和安详的抒情情绪[4]。

2 萨克斯演奏《渔舟唱晚》的曲式特点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第一段为引子部分和A徵调式,由于采用了西洋作曲中自由华彩乐段的创作手法,节奏较为自由,突现了中国音乐作品旋律起伏明显的特点。

2.1 自由的华彩乐段

首先作品引子段落自由演奏,为全曲奠定了情感基调,萨克斯温润的音色展现出古曲的温和曲风和优美的曲调,极具线条美。演奏时,给人一种宁静洒脱之感,如图1。

其次乐段为A徵调式,从主音A开始演奏,通过音阶将曲调推向高音区[5]。两个无限延长符号也给演奏者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演奏mf中强的力度上突出更加强力的音头,突弱之后的渐强演奏出如同远方寺庙中所传来的钟声,震撼人心,引人入胜。高音之后曲调婉转下行,如同钟声回响在耳边袅袅不绝。乐句展开由高低音区的自然变换演绎出沁人心脾的愉悦之情,最后渐慢结束收音,如同最后的一丝钟声散去,为引出主题乐句做好铺垫。

图1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引子

2.2 舒展的主题乐段

乐曲主题乐段为A徵调式。华彩乐段过后的主题第一次呈现,富有民族特色的五声调式以规整的节奏展开,以四连音和两个八分音符相结合,展现出划船的形象感,随后同样的节奏型不同的音域加以呼应,如图2。

图2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主题

主题乐段演奏中萨克斯高音区柔美的音色展现出小船轻摇、缓缓地破开平镜的湖面,水中涟漪在身后扩散的景色。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夕阳西下水天一色的画面让人沉醉,心随曲动,富有旋律感的曲调仿佛听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连续八个小节的颤音演奏是一种过渡的手法,以萨克斯中音区的颤音展现湖面景象,悠长的乐句最终走向低音完结。整体由低到高,最终回归主音A,既展示了湖面的平静,又体现出湖面优美的景色和渔人悠然的和谐画面,乐句的完结也预示着新的乐段开始,如图3。

图3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主题再现

主题再现乐段仍然以四连音和八分音符结合为主,同样的A徵调式通过乐曲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使音乐更为细腻,音符的改变使得音乐更加轻松,乐句开始部分标注pp极弱,在乐句的进行中力量逐步加强到ff强。力度跨越较大,前后对比强烈,符合萨克斯这一西洋乐器控制灵活的特点,使听众通过音符体会到劳动者丰收的喜悦,也反映出曲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满足与幸福。

中国哲学讲究起承、转合,作品主题经过再现已经羽翼丰满,随着最后一次的音乐变化也预示着作品即将进入高潮的快板部分,如图4。

图4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过渡部分

从严格意义上说,本乐段属于过渡段,在乐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乐段中以八个小节为一句,前后呼应,情感的起伏逐渐强烈最终将音乐叙事部分结束,并引出后面全曲高潮乐段。萨克斯既具有铜管的音量,又有木管的圆润柔和音色,这种极具个性的音色在演奏这段舒缓的旋律时,每一个音符仿佛都是潺潺流水之音,沁人心脾。随着乐句旋律的跌宕起伏,进一步展现出收获之后的满足与幸福,自由、欢快的渔歌在耳边响起,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带给人无穷尽的遐想。乐段长音较多,完美的演奏乐句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情感。

2.3 激昂的快板乐段

乐曲转入快板,相对于前半部分的舒展缓慢来说,在这个乐段中一开始就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展开,仿佛使人感到丰收之后急于回家报喜的心情,如图5。

图5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快板

乐曲转入快板,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主旋律在一开始使用一个F强的力度标记,同时带有一个附点音符,附点音符着重强调第一个音的重要性。随后的乐句中大段的连线已经消失,替代连线的是带点的吐音,欢快而富有颗粒感吐音使音乐情绪进一步高涨。乐曲的旋律通过萨克斯灵巧的吐音与指法结合以及附点的演奏,展现出乐曲活跃的特点,丰富了主题的表现力,为下一段高潮乐句作铺垫。

节奏型的变化借鉴了戏曲的紧打慢唱手法,音符减少,然而速度依然很快,四分附点音符的大量运用,使得旋律如同浪花一次次将主题音乐推向全曲最高峰,如图6。

图6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

乐曲的节奏逐步缩减,速度不断变快,将乐曲主题音乐再次推向高潮,将渔人的热情、生活的惬意等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如同小船在湖面快速滑行,归家途中迎风歌唱的幸福感跃然于画面之上。

2.4 主题再现的尾声

全曲高潮部分过去之后,乐句回到了主题再现的尾声,如图7。

尾声是慢板,仍然由八小节两个乐句构成,由开始的PP弱一直到最后的PPP极弱,与第三变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音区的下调。在这里萨克斯用深厚的低音区缓缓地奏出了一个夕阳西下、薄雾渐浓的迷人风光。全曲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人与自然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旋律明朗,感情跌宕起伏,华丽典雅的风格让人回味无穷[6]。

图7 萨克斯作品《渔舟唱晚》尾声

3 萨克斯演奏《渔舟唱晚》的演奏技法

萨克斯管是一件流行乐器,在演奏中国风格作品时需要掌握限演奏方法。《渔舟唱晚》是一首典型的萨克斯中国风曲目,是对古曲的发展和再创作的一首萨克斯独奏曲,在音色调控、乐句的把握和吐音技术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7]。在演奏上,打破了萨克斯流行的概念,改变了传统古曲的演奏形式。

3.1 音色的调控

在《渔舟唱晚》萨克斯乐曲中,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自由的散板和慢板,其中又以附点长音居多。长音的演奏需要靠饱满的气息来支撑,演奏时长音时值一定要饱满,这是《渔舟唱晚》萨克斯乐曲演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再用萨克斯颤音和滑音来润色,对单调的长音进行调控,达到了音乐丰满的演奏效果。颤音是萨克斯演奏最常用的音色控制技法,通过气息和嘴唇的配合改变声音震动的频率、音高、音色和音量,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本曲开始第一个音6所要表达的为远处钟声的回荡,这里由颤音的配合演奏音头部分,如同撞击古钟所发出的第一声,随后颤音的频率和幅度有控制地加快、加强,跟着八连音直接将乐曲气势推向高潮。

3.2 乐句的把握

音乐是人们情感、情绪最真实的体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岁月中经过不断积累,中国音乐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韵味[8]。中国音乐的曲风大多节奏自由,在曲谱的基础上给予演奏者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除了对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因素自然变化而产生的魅力之外,还给予演奏者自由的想象空间,对曲目深层的含义进行阐述。演奏者所表达的内容也从单一的音符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在本曲主题乐段部分通过十六分音符和两个八分音符的结合,表现出了渔船轻摇、缓缓行进的画面,音乐的情绪跃然纸上。

在演奏主题乐段时,轻柔的音色和连线、吐音的合理分配是突出旋律韵味的重点。演奏者通过想象划船摇撸的动作,将连线延长至两个八分音符第一个音,最后一个八分音符单独作为一个吐音收尾,音色轻柔,吐音干净利索,船桨轻摇、动作连贯、姿态优美的渔人划船的形象跃然画面之上,栩栩如生。

3.3 吐音的技术

乐曲前半部分为慢板,演奏强调音色与韵味,以突出旋律的画面感。慢板乐段需要注意的是音符与韵味的配合,如果按照西方音乐的乐谱标记规范演奏就失去了中国曲风特有的自由感,演奏时,要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来诠释乐曲含义。

后半部分为快板如变奏三,吐音的连贯性与颗粒感并重是中国风曲目的一大特点。舌尖与手指的配合是演奏吐音的基础,每一个吐音在演奏过程中包括吸气、等待和发声三个部分,演奏出来的吐音效果清晰,富有颗粒感。在演奏好单个吐音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控整个旋律线的上下起伏,乐曲便产生翻山越岭般的跌宕起伏感,这正是演奏后半段需要达到的目标[9]。

4 结 语

萨克斯既有铜管的粗狂嘹亮,又有木管的柔美文雅,在中国民族曲目演奏中又被赋予了独有的音乐意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着广大群众的认知,萨克斯的广泛流传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改编和演奏《渔舟唱晚》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可以使萨克斯这种西洋乐器走进人民的生活,也有利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萨克斯演奏的《渔舟唱晚》在形式上做到了中西结合,既突显出了萨克斯的优美音色,又表现出了中国音乐的风格,演奏出来的乐曲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这首改编曲目也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乐曲的一种创新,为后来的西洋乐器与中国音乐元素的结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10]。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很多民族音乐瑰宝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里笔者仍然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演奏者、学习者多学习中国风格的作品,并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合其中,在欣赏自身民族音乐的内涵与情感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

[1]蒲亨强.中国音乐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

[2]刘亮.萨克斯管作品《月宫》的演奏分析及探究[D].贵阳:贵州大学艺术学院,2016:17-19

[3]敖坤.19世纪萨克斯管作品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49

[4]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全国萨克斯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二[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3

[5]郭强.萨克斯管演奏中的音色探索[D].贵阳:贵州大学艺术学院,2011:20-24

[6]黄键.萨克斯管吐音相关问题的诠释[J].音乐天地,2011(1):15-16

[7]王云峰.论萨克斯演奏中的气息问题[J].音乐生活,2012(6):17-18

[8]李根洪.现代萨克斯管吹奏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0

[9]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68

[10]陈玮.试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管乐教学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12(5):15-16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8.023

J621.2

A

1673-2006(2017)08-0093-05

2017-04-30

安徽省文化厅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项目(皖文非遗[2016]34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声腔特点与音乐风格研究”(SK2017A0478)。

李鹏飞(1988-),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萨克斯教学、管乐团训练。

(责任编辑胡永近)

猜你喜欢
西洋乐器吐音萨克斯
西洋乐器在中国音乐剧伴奏中的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音乐剧(2024年3期)2024-07-13 14:01:58
儿童音乐会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艺术品鉴(2021年30期)2021-12-01 16:14:44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黄河之声(2020年23期)2020-12-07 07:30:12
丢了两元钱的车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 10:49:15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北方音乐(2018年5期)2018-05-14 08:59:18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黄河之声(2018年18期)2018-01-26 11:38:02
怎么把民乐与西洋乐器组合在一起
青年时代(2016年23期)2017-05-24 00:30:29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文学港(2016年12期)2017-01-06 1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