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背景下旅游地效应与升级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2017-11-01 21:03莫林丽
关键词:六安市高铁效应

莫林丽

高铁时代背景下旅游地效应与升级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莫林丽

高速铁路的发展为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六安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高铁旅游发展充满了机遇。研究表明,高铁对旅游地带来的效应表现为集聚效应、同城效应、协同效应和虹吸效应。六安市需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综合产业链;强化交通换乘系统,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共建高铁联盟;不断加快旅游产业优化与升级,实现旅游的转型发展。

高铁;旅游地;旅游经济

旅游交通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纽带,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是旅游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1]。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具有“速度快、能耗少、舒适度高、安全性高、便捷性强、准点率高”等优势,被很多国家作为快行时代的优选交通工具之一[2]。目前,我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京沪、京广、深港、京哈等专线的贯通标志着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进入“高铁时代”。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铁里程将达到3.8×104km,铁路线路由目前的“四纵四横”发展为“八纵八横”,届时高铁网将覆盖全国。

高铁的迅速兴建与发展,为旅游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铁休闲圈”的形成有效地推动了沿线旅游地之间的连接,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这种连接有利于“以点串线 以线促面”区域共赢模式的形成,将原有环城游憩范围和旅游发展格局从城市内部、城市郊区扩展到高铁所连接的周边城市和区域[3]。笔者从高铁的运营与发展给六安市带来的旅游效应出发,重点讨论高铁时代背景下旅游地转型升级的实现途径和对应策略,以期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旅游地的规划开发、客源组织与市场营销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六安市高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六安市区位及高铁发展概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作为大别山区的中枢城市,六安市不仅是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皖江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在安徽省13个开通高铁的地级市中,宁西、沪汉蓉两条铁路使六安市成为皖西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2013年,随着全国铁路大调图,六安市开通了抵达全国多个省会城市的动车或高铁,实现了北上京津、南下两湖两广、东到沪杭、西去川渝的高铁网络格局,标志着六安市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2015年,合肥至六安城际高铁作为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方案的一部分已投入建设实施。2016年,六安市加入“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积极地与长三角区域构建高铁旅游无缝衔接的高效运营机制,为六安高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2017年,沪康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发改委批复,线路由上海市引出,途经六安等多个城市,最后抵达安康市;线路建成后,可形成经过上海、南京、合肥至成都和西安的高铁通道。在长期规划中,该线路可继续向西延伸至新疆,构建新的亚欧大陆桥,对接“一带一路”。

(二)六安市旅游资源分析

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和东部地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前沿城市,六安市旅游以古皋陶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拥有56个A级景区,其中2个5A级旅游景区,21个4A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六安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广泛,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六安市旅游资源概况

二、高铁发展对六安旅游地影响效应分析

(一)改变经济版图,凸显“集聚效应”

高铁的种种优势为沿线旅游地带来了极旺的“人气”,并由此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极大地提高了旅游地对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程度。在多条高速铁路的带动下,六安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城区和卫星城市日益形成,经济得到快速提升,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周边城市特别是合肥市的一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近3年来,六安城东、三十里埠渐渐成为旅游投资规划的“热土”,成功吸引了兴茂集团、新加坡联发集团等地产拿地入驻,这无疑为六安市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能量。

(二)压缩时空距离,强化“同城效应”

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交通便捷的城市往往成为短线游的首选[4]。高速铁路的发展提高了六安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拉近了客源地与六安市的市场距离,缩短了城市往返时间,强化了同城效应。六安市成为安徽省内其他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短途游”目的地,带来了长三角、高铁沿线城市大量的客源,其客源市场也从安徽省本地延伸到华东、华中、华北等区域。2013—2015年六安市客源地在客源市场中的分布比例见表2。

表2 2013—2015年六安市客源地在客源市场中的分布比例%

根据六安市旅委统计数据,2013—2015年六安市接待国内游客的人次数和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2013—2015年六安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见表3。

(三)推动战略联盟,增强“协同效应”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联盟形式和联合营销成为旅游地共同的选择。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区域、省份、城市形成了高铁旅游战略联盟,专注于高铁旅游的战略研究以及高铁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战略联盟成立后,联盟成员在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产品互推、游客互送、差异互补、文化互融等方面进行了大联动、大融合[5],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城市间的内部互动。目前,六安市也在积极融入皖鄂湘“高铁旅游圈”和“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兴和合作共赢。

表3 2013—2015年六安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四)减弱旅游综合功能,凸显“虹吸效应”

高铁的发展为六安市旅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警惕其负面效应。从长远角度看,在城市竞争中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会汲取高铁串联起来的其他较弱城市的资源,“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在区位优势被弱化和交通优势被凸显的同时,六安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和功能发生了极大变化,成为长线旅途的中转站,旅游者停留时间缩短,不能产生更深度的旅游体验及更深层次的消费。例如,六安市至合肥乘坐高铁仅需28分钟,合肥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基建配套、人才留存度、城市吸引力远超六安市,在吸引客源、争夺人才、聚集资源的较量中合肥市更具优势。旅行社在策划旅游产品的时候,更可能将住宿安排在离六安市很近且酒店选择性广、住宿设施设备完善、配套功能较全的合肥市,从而旅游者在六安市逗留的时间缩短。因此,六安市在喜迎高铁时代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避免“虹吸效应”,借助高铁引擎加速发展。

三、高铁时代背景下六安市旅游升级的对策

面对高铁为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应,六安市必须抓住机遇,规避负面影响,利用积极效应,合理规划布局,使高铁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发动机”,驱动旅游转型升级。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综合产业链

高铁的发展让六安市坐拥交通区位优势,提高了其可进入性和可达性,客流量大幅度增加。为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六安市应进一步做好大小交通的衔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首先,实现旅游景区(点)和道路交通标识、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的规范化。例如,在通往六安市的合六、六潜、六武和合安4条高速公路上设立旅游指示牌;在通往AAA级以上旅游区的重要道路边设立引导牌,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其次,加快旅游强县(区)和卫星城镇的建设,提高全市综合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旅游业的承载能力。根据安徽省和皖江区域高铁规划,利用高铁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开展配套项目的实施,建设多个大型购物商场、文化娱乐广场、高档商业大厦和星级酒店,将文化旅游、地产和商业有机融合,形成城市综合产业链,打造全省知名的高铁片区商圈和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

(二)强化交通换乘系统,优化旅游空间结构

旅游交通是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6]。六安市要适应高铁旅游的交通换乘需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强化道路交通建设,构建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路网和换乘体系。首先,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开通六安高铁站至市区、金寨、舒城、金安等县区、周边及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出台BRT公交、客运班车方案,实现内外交通的无缝对接。其次,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加油站、自助银行、共享单车、餐饮服务区等附属设施,满足自驾游客对交通服务设施的需求。此外,调整旅游总体结构,拓展点轴模式,打造0.5 h、1 h和2 h的高铁交通圈,加强与交通圈内城市的区域合作。

(三)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努力构建三大旅游联盟

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是沿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战略[7]。未来,六安市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全面推进与高铁沿线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一是依托省内高铁和城际铁路,通过友好协商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成立安徽省高铁旅游大联盟。在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源组织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合肥、阜阳、安庆市的旅游线路,实现和而不同、互利互惠,开创政府主导、区域合作、多方共赢的新局面。二是发挥六安旅游资源优势,与信阳、黄冈、安庆等市抱团发展,建立鄂豫皖大别山高铁旅游联盟,联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发展大别山区域通票旅游。三是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旅游联盟,包装设计一批精品国际旅游线路,与沿线国家共同开拓旅游市场[8]。

(四)加快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逆转影响负效应

为避免成为只依靠景区门票发展的单纯的“人气城市”,逆转“虹吸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六安市应加快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首先,加快实施一批规模较大的接待服务类旅游项目[9],例如成立旅游集散中心,规范自助游市场,使游客能快速分流到各旅游景区。其次,完善交通衔接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形成综合服务产业链,提升旅游硬件基础。可大力开发观光度假、特色餐饮住宿、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行业,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延长游客在六安市的逗留时间。六安市旅游产品优化设计见表4。

表4 六安市旅游产品优化设计

四、结语

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沿线旅游地和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六安市的旅游开发格局由过去的“点状”向现在的“线状”过渡,未来还将进一步发展为“一带多心”模式。六安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和功能也发生了转变。随着高铁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各旅游地将扮演更多的角色,在旅游产业互补、市场互助、客源互动方面有新的发展,区域旅游联盟日益形成,旅游地的转型升级也会进一步实现。

[1]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4).

[2]薛熙明,刘俊.东环高铁对琼东旅游带形成的效应及其优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

[3]张立.基于“高铁时代”的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8).

[4]周仁亮.以高速交通建设为契机的旅游地效应与升级对策研究:武广高铁以及沿线旅游地实证分析[J].旅游管理研究,2011(5).

[5]周杨.高速铁路沿线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2013(3).

[6]王恒,李悦铮.大连市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9).

[7]付琼鸽,刘大均,胡静,谢双玉,龚箭,陈小娟.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J].经济地理,2015(3).

[8]宁坚.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产业链共建研究:以成绵乐高铁沿线城市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2(2).

[9]叶俊.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5).

F59

A

1673-1999(2017)10-0038-03

莫林丽(1989—),女,硕士,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2017-07-21

皖西学院人文社科寿县扶贫开发项目“美好乡村背景下寿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WXSK1528)。

(编辑:唐龙)

猜你喜欢
六安市高铁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高铁会飞吗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人地百米建高铁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第一次坐高铁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人民医院人工肝新技术填补市内一项空白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