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猴鼓舞

2017-11-01 18:15/夏
乡村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木鼓毛南族鼓声

文 /夏 乐

打猴鼓舞

文 /夏 乐

In the ancient village, once the villager hear the boring sound from bronze drums and wood drums which touch you heart, the villagers knew, some people are dancing maonan monkey drums dance.

>>摘要 古老的山寨,一旦响起沉闷的铜鼓声和撼动人心的木鼓声,村民们知道,毛南族打猴鼓舞跳起来了。

“咚咚咚,咚咚咚……”

古老的山寨,一旦响起沉闷的铜鼓声和撼动人心的木鼓声,村民们知道,毛南族打猴鼓舞跳起来了,一定又是寨上老人归天了。

打猴鼓舞发源于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村民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流传至今已经有150年多年的历史了。

那天,在甲坝村甲翁组采访,正巧遇上一户人家的老人去世。

跳舞地点设在主人家的院坝。左边摆放铜鼓,右边摆放木鼓。仪式开始前,巫师先吹响牛角,再吹大号,接着鼓声阵阵。后生们身着龙须草,手执双棍,在急促的鼓声中,依次出场。动作完全模仿猴子,拙朴雄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演员手中的木棍,左摆右晃,上下翻飞,时而双棍互击,时而转身飞击,时而膝下击打。动作古朴粗犷,敏捷刚劲,猴子狂、野、粗、灵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鼓点强弱、轻重、快慢节奏的变化,舞蹈动作亦在变化,动作或快或慢,动作幅度时而大时而小。不一会,一个后生将木鼓移到院坝中央,用木棍狠敲木鼓,“咚”的一声,似乎吓坏了“群猴”,大家匍匐于地,整个场地静悄悄的,仿佛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忽然,其中一只“猴” 悄悄站起来,用木棍轻击木鼓,其余“猴子”亦站起来,加入击鼓行列,击鼓节奏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围着木鼓,边击边转边发出“嘿嘿嘿”的吼声。动与静,抑与扬,犹如山洪与小溪,在天地间尽情地书写。

猴,是毛南人崇拜的动物。猴聪明,机灵,英武不屈,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几百年前,毛南人的祖先迁徙来到卡蒲河两岸,山高林密,虎狼成群。祖先们依靠猴的这种精神,不畏艰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至今,毛南人跳打猴鼓舞,代表毛南人对神灵、祖先的怀念与尊敬,反映的是毛南族的民风民俗和图腾意识,是研究毛南族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的活化石。为研究贵州移民史和屯军史提供难得的资料。

毛南人跳打猴鼓舞,代表毛南人对神灵、祖先的怀念与尊敬。

为了传承打猴鼓舞的演艺,平塘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出资对打猴鼓舞艺术资料进行收集,组织培训,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5月,打猴鼓舞已成功申报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责任编辑/杨 倩)

猜你喜欢
木鼓毛南族鼓声
鼓声铿锵颂党恩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民俗主义视域下的毛南族分龙节考察
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口述史研究——以贵州卡蒲毛南族乡田野调查及其启示为例*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腰鼓
一面鼓
电影《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
探秘猎头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