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一鸣
牙舟:陶器名声扬天下
文/文一鸣
Yazhou, known as the Yazhou crockery, which has simple and elegant shape, sincere, lively and concise lines, elegant and harmony tonal, as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have romantic charm.
>>摘要 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
牙舟,因为牙舟陶而名扬天下。
从县城乘车沿“册三”公路行走26公里,便到了牙舟镇。
牙舟盛产陶瓷土,地质储量647万吨,特别是紫砂陶土,地质勘探储量为2250万吨。紫砂陶土是较珍贵的陶土,陶土本身具有2%的吸水率和5%的气孔率,有着良好的排水性与透气性,这是形成牙舟陶独特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牙舟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明王朝大量军队进入贵州作战,并在贵州实行军屯和民屯,将汉文化从江西带进了牙舟,同时也开始了牙舟陶的生产。但近年来有学者调研研究,认为牙舟陶应是由当地原著居民始创,时间最迟当不晚于牙舟地方建村立寨聚众成邑之时。时间远远提前明朝洪武年。
抛开牙舟陶的历史不谈,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在设计上选择蜡染、刺绣、挑花图案,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夸张而繁琐,很富于装饰性,凡鱼、兽、虫、鸟等器具,均色彩自然,玲珑剔透。
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上图 林启源/摄 下图 周锦溪/摄)
牙舟陶原料有黄泥、白泥、青色泥三种,在制作陶坯时多数采用快轮成形及手工捏法,系典型民族传统工艺,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制作出实用的茶壶、盆、杯子、碟子等生活用品以及栩栩如生的马、牛等各种工艺品,展现出民间艺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使用本地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裂纹(俗称窑变),保持着古朴、深厚迷离的独特风格,在陶制工艺品中一枝独秀。
1 陶泥
2 修坯
3 装饰
4 施釉
5 6 入窑
7 8 烧制
牙舟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7个流程:采料——陶料加工——成型——修坯——装饰——施釉——烧制成品。捧起一件件牙舟陶制品不禁勾起人们对远古的追忆。
牙舟陶的釉料就地取材。釉色以玻璃为基础,以黄白、褐色为基调色,几色相互调配可以形成光泽莹润的色调,艺人们在陶坯上绘制花草、鸟兽等,融书、画、刻为一体,相得益彰。
烧制牙舟陶使用的窑子叫阶梯窑,或爬坡窑、梭坡窑,多依山势而建,形成一排弧圆形的窑洞,座座相连,将半成品堆放在窑子的泥板架上。泥板架共7层,每层可放10件,根据釉和泥土质量,将耐火差一点先放,耐火强的后放(靠近火口),然后密封洞口,在第一个洞口点火预热,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后,便可以依次添加柴火,温度均匀上升,至20到24个小时后,便可以冷却出窑。
牙舟陶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工艺,曾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展览并获得荣誉。1983年,在中国国际旅游会上,牙舟陶“鸡纹双耳罐”被评为旅游纪念优秀产品,荣获金质奖章;2006年、2007年在贵阳举办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并被贵州省博物馆收藏。2008年,“牙舟陶器烧制技艺” 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在牙舟镇还有多家生产牙舟陶的个体户。你不妨踱进厂房,购买自己喜爱的产品,让旅途多一份惊喜。若有兴趣,你还可以体验一回牙舟陶的制作过程——将熟泥放在“陶车”上,脚蹬“陶车”旋转,制作陶胚,或双手捏、压、抹、挤泥,将泥制成胚。然后雕刻图案与花纹,待半成品干后,为其上釉……一旦产品烧制出来,那将是莫大的满足!
(责任编辑/孙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