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映军,李运明,吴 凡,王魁英,叶 平,谭俊杰,马 兴
• 实践经验 | PRACTICAL EXPERIENCE •
基于“6•5”公交车纵火事件的批量伤员救治的关键环节和救治原则
谭映军1,李运明2,吴 凡1,王魁英3,叶 平1,谭俊杰1,马 兴4
(Key words) 批量伤员(batches of wounded patients);关键环节(key links);救治原则(rescue principles)
批量伤员通常出现在灾难或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mass casualty incident,MCI)发生后[1]。灾难和 MCI导致的批量伤员医学救援可分为现场搜救、现场急救、后送转运、专科和康复治疗等阶段[1,2],其中批量伤员(尤其是重伤员)住院专科治疗是灾难及MCI医学救援的难点和重点。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为提高灾难及MCI救援效率和批量伤员救治效果,国内灾难医学、急救医学、医政和医院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4],批量伤员住院专科治疗采取的“集中收治、全军驰援”模式逐步成为业内共识。2009年,笔者所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在“6•5”成都公交车纵火事件批量烧伤伤员的救治中,摒弃了传统 “重度烧伤伤员应尽早分流”的救治模式,采取“集中收治、全军驰援”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5]。为进一步阐明该救治模式,笔者结合我院参与的“6•5”成都公交车批量烧伤伤员救治实践[5,6],系统梳理了批量伤员“集中收治、全军驰援”救治模式的关键环节和救治原则。
批量伤员住院专科救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情况研判、指挥决策、医疗救治、物资供应、力量协调、舆情控制等关键环节(图1)。灾难和MCI救援指挥部门应综合考量各关键环节,紧紧抓住救援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合理配置医疗救援人力、物力,高效完成批量伤员医学救援任务。
1.1 全面评估,做好情况研判 此次事件共造成76名烧伤伤员,我院收治45名,其中4名重度烧伤,12名特重度烧伤。我院有烧伤治疗团队(30余名医护人员),1个病区、22张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床位可用;目前,全军有3所烧伤研究所具有国家级治疗水平的临床专家,经过情况评估认为需向上级申请全军烧伤专家的支援。
1.2 及时决策,明确集中收治 依据情况研判,若获得全军支援,我院有能力完成批量烧伤救治任务;经请示上级同意,医院机关明确45名伤员采取“就地治疗、全军驰援”救治模式[5],开设应急病区,成立专门救治领导小组。医院救治领导小组,由院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医务部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1.3 周密组织,实施专科救治 此次公交车批量烧伤救援推行两次检伤分类[6],急诊首次分类仅作简单处置,按照伤情收治到应急病区普通床位或ICU床位;伤员入科后,由专家逐一查验伤员伤情部位实施二次分类,按伤情严重程度,明确治疗方案。为合理安排手术,医疗专家结合损伤控制技术制定早期手术治疗方案,伤后48 h开始陆续实施第Ⅰ期切削痂植皮手术。
1.4 动员各方,保障物资供应 批量烧伤治疗需要大量医疗物资,医院专门成立了由药剂科、医疗设备科、输血科组成的保障组[6]。保障组协调各方力量,完成了异体皮、血浆、白蛋白、悬浮床、翻身床等烧伤救治必须的医疗物资采购和供应,其中48 h内完成了300余万元的紧急医疗救治药品和仪器的采购。
1.5 加强协调,合理配置力量 经我院申请,在原总后卫生部督导下,全军3所烧伤研究所的20名专家,在24 h内即赶到我院参与伤员救治,另在原成都军区内又抽调7名专家参与伤员救治;为合理配置力量,成立了以解放军304医院、西南医院、长海医院和我院烧伤科牵头的4个救治小组负责重伤员救治[6],保证每个小组均有烧伤治疗专家及我院的烧伤科医师,每名重伤员由2~3名医师进行特医特治。
1.6 控制舆情,尽早发布新闻 此次事件中,我院收治的伤病员约占全部伤员的60%(45/76),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单位。在救援初始阶段,医院就积极配合成都市政府宣传部门,在事件发生3 h后,成都市政府召开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事件发生当日又召开了第二、三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通报了伤员救治情况,为消除社会猜疑、营造正面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医院召集志愿者成立团队,协助家属寻找和照料伤员。
图1 批量伤员“集中收治、全国驰援”救治模式的关键环节鱼骨图
2.1 救治原则 批量伤员住院专科治疗在重点关注以上六个关键环节基础上,在救援全过程中牢牢把握两大救治原则:一是降低伤员致死率,二是降低伤员致残率。在“6•5”公交车批量烧伤救援中,我院主要采取两种措施贯彻这两大救治原则[5,6]:一是推行两次检伤分类,按伤员病情区分轻重缓急,危重和重伤员收治于ICU病区,中度和轻度伤员收治于烧伤病区;密切关注烧伤伤员病情变化,确保伤员顺利度过休克关(3 d)、感染关(7 d)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关(15 d),降低致死率。二是实施早期手术、早期植皮,由全军烧伤领域专家主持制订手术治疗方案,烧伤伤员于72 h内全部完成第Ⅰ期切削痂植皮手术,有效降低了致残率。最终,经过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专家们的精心治疗下,我院收治的45名伤员中,除1名老年伤者因伤势过重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44名伤员均治愈出院。
2.2 启 示
2.2.1 评估是基础 全面评估是情况研判的基础[7]。批量伤员专科住院治疗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评估伤员救治需求,全面了解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后送适应证等;(2)评估医疗机构救治水平和能力,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可用床位、医疗物资的数量等;(3)评估可获得的外部(全省、全军、全国)医疗资源,专科医学专家、特殊医疗设备及药品耗材等。全面评估后,科学客观地开展情况研判。既往的灾难和MCI救援实践表明,情况研判应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7,8]。
2.2.2 决策是关键 救援指挥首长机关及时决策是批量伤员集中收治的关键。依据初步情况研判,判定基本有能力完成批量伤员救援任务,不需再次后送伤员后,及时决策明确集中收治。决策内容包括:明确集中收治的医疗机构或病区,成立专科救治领导机构等。
2.2.3 专科救治 批量伤员专科救治伤员多、难度大,必须周密组织实施。既往救援实践经验和定期开展演练是完成批量专科救治的基础。批量伤员住院专科救治应做好两次检伤分类[9],首次分类应快速实施,实现收容救治分类;二次分类应全面评估伤情,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降低漏诊率。手术治疗是批量伤员(骨折、烧伤等)主要救治措施,应引入损伤控制技术[10]、手术会战模式[11]等合理安排手术。
2.2.4 物资供应是保证 充足的医疗物资是完成批量伤员救治的保证。批量伤员医疗物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医疗设备、血液、药品和耗材等[12,13]。平时按照各类应急预案,做好通用类医疗物资的储备,定期检查维修医疗设备,清点补充药品耗材,做好应急血液储备。特殊医疗物资可通过应急采购、上级部门协调等方式临时补充。
2.2.5 合理配置力量 高水平专科医疗救治专家是批量伤员救治的稀缺资源。在充分使用自身医务人员做好批量伤员救治工作基础上,积极向上级申请增派专科医疗专家和救治团队。专家和团队到位后,合理配置力量,与自身医务人员形成合力,相互配合高效开展救援工作。
2.2.6 控制舆情 灾难和MCI批量伤员医学救援社会关注度高。参与救援医疗机构积极配合政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做好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把握信息公开的时机和节奏,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14-16]。
通过“6•5”公交纵火案批量伤员救援,我院积累了卫勤指挥、现场急救、后送转运、专科救治、康复治疗等环节的经验。2013年,“4•20”芦山地震救援早期我院再次参与批量重伤员的集中收治,进一步理顺了批量伤员后送和治疗流程,降低了重伤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7-19]。批量伤员医学救援中医护人员分工明确,资源整合到位,技术人员调配得当,可确保每位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
[1]刘中民. 灾难医学[M]. 江苏: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9:755-761.
[2]王正国. 大批量伤员的紧急救治[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5, 10(3): 1-3.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5.03.001.
[3]张雁灵. 关于重大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在国家卫生部“重大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组织与管理研讨会”上的大会发言摘要[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7): 601-603. DOI: 10.3969/j.issn.1008-9985.2008.07.002.
[4]胡卫建, 李元峰. 建立灾难医学区域性紧急救援医疗体系的构想[J]. 西部医学, 2010, 22(3): 393-395.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0.03.001.
[5]曹 勇.“ 就地治疗、全军支援”模式救治批量烧伤伤员[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7): 624-625.DOI: 10.3969/j.issn.1008-9985.2010.07.012.
[6]薛 刚, 顾建文, 杨 勇, 等. 多单位联合就地救治批量重度烧伤患者的组织和协调[J]. 西南国防医药,2013, 23(5): 479-481.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3.05.005.
[7]李运明, 谭映军, 李 刚, 等. 援尼抗震医疗防疫救援队情况研判体会[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 23(12):1129-1130. DOI: 10.16770/J.cnki.1008-9985.2016.12.009.
[8]谭映军, 刘 曦, 王魁英. 情况研判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8): 754-755. DOI: 10.3969/j.issn.1008-9985.2011.08.023.
[9]谭映军, 李 勇, 郑 驰, 等. 伤员分类在汶川地震伤员院内救治中的应用[J]. 解放军卫勤杂志, 2009, 12(4): 219-220.
[10]李 剑, 陈自力. 损伤控制技术相关基础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2(5): 100-103. DOI:10.3969/j.issn.1000-2294.2012.05.029.
[11]谭映军, 李 勇, 张鸣山, 等. 地震伤员手术会战的组织与实施[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5):468-469. DOI: 10.3969/j.issn.1008-9985.2009.05.032.
[12]石丽军, 周龙甫, 张超群,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耗材保障实践与思考[J]. 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3): 127-128. DOI: 10.7687/J.ISSN1003-8868.2014.03.127.
[13]曾 平, 罗 皓, 谭映军, 等. 从联黎维和医疗分队采供血管理看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血液保障[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1): 1480-1481.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3.11.071.
[14]李正新, 曾彩琼, 江 涛, 等. 地震后四川省灾区医院宣传工作现状及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9(9): 831-833. DOI: 10.16690/j.cnki.1007-9203.20 11.09.019.
[15]杨俊利. 略论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舆情引导作用[J]. 新闻知识 , 2007(11): 8-9. DOI:10.3969/j.issn.1003-3629.2007.11.003.
[16]蔡尚伟 , 唐丕跃. 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以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故为例[J]. 东南传播, 2009( 7): 55-57. DOI:10.3969/j.issn.1672-9579.2009.07.028.
[17]李清杰, 付炳才, 刘 阳. 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与思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7): 601-604. DOI:10.3969/j.issn.1008-9985.2013.07.001.
[18]陈运泰, 杨智娴, 张 勇, 等. 浅谈庐山地震[N]. 地震学报, 2013 , 35( 3): 285-295. DOI:10.3969/j.issn.0253-3782.2013.03.001.
[19]鄢 涛 , 王 森 ,姜 伟 , 等 . 芦山地震 72 小时内德阳市人民医院25例伤员医疗救治分析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6):641-644. DOI:10.7507/1672-2531.2013 0112.
(2017-06-15收稿 2017-08-18 修回)
(本文编辑 焦艳波)
R129;E238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10.013
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BCD14L001);医院研究型人才计划(2013YG-B021);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2013M532123)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1.医务部,2.信息科,3.门诊部,4.质量管理科
谭映军, E-mail: 13955852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