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佳娜
浅析细辛剂量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肖佳娜
目的对细辛的剂量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某医院2016年含细辛的门诊处方3 261张,从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的整理,结合细辛在临床使用中的毒性、剂量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 261张细辛处方,1~3 g的剂量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4.00%,剂量在3 g以上的占46.00%,超过药典用量的比例较高;处方天数7天以内的占总处方量的98.07%。结论某医院的细辛使用基本合理。临床使用以药典剂量为准则;急症、重症和疑难杂症超剂量使用应遵循辨证论治;注重使用方法,降低细辛毒性;充分利用配伍规律,减毒增效。
细辛;剂量;临床使用;合理应用
细辛是临床使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的一味中药,对神经系统有局麻、镇痛、抗惊厥等作用,从临床使用情况看,细辛对心血管疾病有扩充血管、强心和降压作用,此外,细辛还被运用到抗感染、解热、抗真菌甚至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等治疗方面。随着细辛的广泛应用,对于细辛的剂量问题引起了古今方家们的关注,对于细辛“有毒还是无毒”也是众说纷芸,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为探究细辛剂量在临床中的应用合理性,抽取了某医院2016年含细辛的门诊处方3 261张进行调查分析。
从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6年含细辛的门诊处方3 261张,处方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处方配伍、剂量、天数等内容,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
某医院2016年含细辛的处方3 261张,其中女性患者1 396例,占总处方数的42.81%,男性患者1 865例,占总处方数的57.19%;使用患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3个月~98岁;涵盖各临床科室,适应的病症达60多种(包括中、西医病名)。表1~2为次剂量和使用时间统计情况。
表1 细辛的次剂量使用情况
表2 细辛处方使用时间出现频次情况
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被列为上品,细辛味辛、性温,主咳嗽,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1]。另外,汉代的《金贵要略》《伤寒论》和唐代的《千金方》《千金翼方》等,都有记载细辛的使用,宋代以前的诸多医书,皆言细辛无毒。细辛有毒的记载始于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谓“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此后“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之说被多数医药学家认同,现代教课书《中药学》也列细辛为“有小毒”。
古时细辛用量,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细辛用量一般为二两至三两,约为现代27.84~41.76 g;唐代的《千金要方》记载附子散中细辛的用量六量(约合30 g);《中国药典》及教科书则规定细辛用量1~3 g,外用适量。
现代中医名家临床使用细辛在汤剂的剂量,80%分布在2~15 g,超过1~3 g的法定剂量为45.3%,完全符合率为54.7%[2]。治疗风湿痹痛时常用细辛的剂量为15~20 g[3],也有报道细辛单方用至160 g,未见毒性反应,且疗效理想[4]。唐山老中医刘沛然使用细辛用量独到,在专著《细辛与临床》中,每方均用细辛,用量在10~200 g,且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5]。
从表1可以看出,某院细辛次剂量1~3 g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4.00%,次剂量在3 g以上的占46.00%,超过药典用量的比例较高;抽取的含细辛的处方,用法均为水煎煮,次剂量8 g以上的处方医生未注明后下,最大剂量30 g处方为水煎熏洗。
表2的数据表明,抽取的含细辛门诊处方使用时间7 d以内占总处方量的98.07%,较少出现长期大量使用现象,药剂科2016年未收到临床使用细辛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组成,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医院的细辛用量基本合理。
目前,国家对中药饮片的毒性并无专门的量化标准,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对有毒药材和饮片进行列举,其中有小毒的31种,有毒的42种,有大毒的10种,总共83种,从罗列到的药材和饮片情况看,有毒性成分限度检查的仅少数几种。因此,为保证细辛的用药安全,有必要加强对细辛的质量监督管理,从而保证细辛的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其毒性成分,特别是与其他中药配伍时的毒性情况,建立细辛用药限度标准,达到降低或控制毒性、增强疗效的目的。
药典规定的细辛用量是法定标准,超剂量使用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医生医疗行为不受保护,患者也受到伤害,因此医生应尽量依法行医。《本草害利》曰“即人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会约医镜》云“细辛燥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近年来,细辛的药理、毒性研究也较多,实验证明,过量细辛可致肾脏中毒,尿检时可出现红、白细胞、蛋白和管型[6];细辛挥发油、去油水煎液等剂量用于小鼠,挥发油组70%死亡,去油组无一死亡[7],以上均说明细辛为有毒之品,应慎重使用。
“量随证变,药随症迁”,什么样的剂量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一些急症、重症和疑难杂症,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大胆对其施以重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为细辛临床剂量当因人,因证,因时制宜,不可千人一面,不知道进行变通,从以往药家典籍来看,历代医家都曾用大剂量的细辛进行治疗特殊病症,而且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过这些成功范例,均需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探索之中取得。
“细辛不过钱”,陈承在《本草别说》中指细辛散剂(单用末)的一次量,另外,从其他古代医家的对细辛的使用记载来看,细辛不过钱的前提有两个条件:一是单用,二是用末,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细辛过量,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如果通过煎煮等方式,不但细辛的疗效不变,而且其中的毒性会有所下降。现代医家实验证实,细辛的有效成份为甲基丁香酚,有毒成分为黄樟醚[8],从临床中对细辛不同的煎煮时间可以得出,黄樟醚的挥发性大于甲基丁香酚,经过煎煮大约30 min后,对煎液进行测量,甲基丁香酚保存一定的有效含量,而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下降,不足以导致中毒[9]。因此,医生要根据细辛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剂型和剂量,入丸散剂直接吞服更应慎重。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中医讲究配伍组方治疗疾病,以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明代倪朱谟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诸郁热最验也。细辛若用于热证,则必须配伍寒凉药,且用量宜轻。曹丹等[10]通过分析含细辛经方,得出细辛通过以收制收、以寒制寒、扶正制毒的配伍方式可减毒,以相济相助、相反相成的配伍方式可增加疗效。
总之,对细辛的用量用法应遵循如下原则:
(1)注重辩证论治,选择适当的剂型和用法,从各地专家总结分析看,细辛可与多种中药进行配伍,并取得较好疗效,如细辛配伍麻黄有温肺化痰散寒平喘之功效,配伍附子有散寒止痛,配伍石膏主治风热上攻之头风、头痛、三叉神经痛,以及胃火上炎牙痛、牙龈肿痛。
(2)煎煮时间根据使用剂量合理把握,中草药在用药时多采取汤剂入药,均需进行煎煮,细辛也一样,在煎煮时间把握上要结合细辛的配伍情况去把握,从而确保细辛的用药疗效。
(3)细辛使用时宜从小量开始,鉴于细辛有毒之说,因此在平时用药过程中宜从小量开始,身体相对适应后再适当加量,不过特殊病例可不受古人“不过钱”之说的约束,可适当加大剂量,以充分发挥细辛的应有疗效。
(4)参考西医经验,建议中药管理部门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出台细辛临床用药指南,让使用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的用药经验得以全面推广。
[1] 顾观光 . 神农本草经[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54.
[2] 周桢祥. 基于现代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细辛剂量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1,2(3):1-3.
[3] 林俊杰. 细辛用量之我见[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79-80.
[4] 冯恒善. 重用细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分析[J]. 河北中医,1984,6(1):16-17.
[5] 刘沛然. 细辛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5.
[6] 彭家谋. 细辛临床用量及毒副作用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2):130.
[7] 徐建兵,文竹,杨国正. 细辛毒性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2011,231(12):2473-2474.
[8] 栾永福,李晓骄阳,孙蓉.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细辛毒性研究进展 [J]. 中国药物警戒,2012,9(3):170-173.
[9] 蔡颖莲,彭连共. 2012—2014年我院细辛使用情况分析[J]. 光明中医,2016,32(23):3508-3510.
[10] 曹丹,王均宁,张成博. 经方中细辛减毒增效配伍方法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1,31(10):683-685.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 Use of Asarum Dose in Clinic
XIAO Jia’na Pharmacy Department, Longyan City Hospital of TCM,Longyan Fujian 364000, China
ObjectiveThe rational use of asarum in clinical practice was discussed.Methods3 261 prescriptions of asarum in a hospital in 2016were draw out,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done on the dose and time of use,the toxicity and dosage of asarum in clinical use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the 3 261 pieces of asarum prescription, 1~3 g dose prescription accounted for 54.0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escription, dosage in 3 g was more than 46.00%, proportion more than the dosage of pharmacopoeia was higher. Prescription number within 7 days accounted for 98.07% of the total prescriptions.ConclusionThe use of asarum in a hospital is basically reasonable. the clinical use is based on the pharmacopoeia dose. Acute and severe overdose and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should follow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ay attention to using method,reducing the toxicity of as arum. Make full use of compatibility law, reduce toxic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sarum; dose; clinical use;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R243
A
1674-9316(2017)22-010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54
龙岩市中医院药剂科,福建 龙岩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