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内一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加味六君子汤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
陈升捷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内一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仅予以加味六君子汤,治疗组予以加味六君子汤合穴位注射治疗。4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和1个疗程随访)后观察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病变情况和病理检查,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及胃镜和病理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加味六君子汤;穴位注射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西医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可归属于中医“痞满”、“嗳气”、“胃脘痛”等范畴,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口苦、恶心、反酸、腹部胀满或痛、日渐乏力消瘦等[1]。该病病情复杂多变,病程迁延难愈,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应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由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2±4.61)岁,平均病程(5.37±2.56)年;治疗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9±5.29)岁,平均病程(5.43±2.32)年。两组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病程/年对照组38162249 2±4 615 37±2 56治疗组38172148 9±5 295 43±2 32
1.2 诊断标准[2]具有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恶心泛酸或胃腹胀满,或伴消瘦、贫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粗糙不平、变薄、以白相为主,并且经胃镜下粘膜组织活检确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即可纳入;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任一项不符合则进行排除,伴有胃出血、严重肠梗阻或其他影响观察指标的患者均予以排除[3]。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加味六君子汤内服:党参15g,茯苓30g,炒白术15g,陈皮10g,香附10g,法半夏6g,砂仁6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
1.4.2 治疗组 加味六君子汤内服,药物组成、服用方法、治疗疗程及随访期均同对照组。并配合穴位注射,具体操作: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用5号注射器抽取丹参注射液3mL(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319),进针穴位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液体,每穴1~1.5mL,术毕以无菌棉签按压2~3min。视情况加减:女性患者加三阴交穴;胃痛严重者加中脘穴;呃逆者加内关穴;老年患者或气虚乏力明显者加气海穴;便秘者加天枢穴。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1个疗程。
两组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症状统计和胃镜及病理复查。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症状 根据2010年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4]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消化不良、口苦恶心反酸、腹部胀满或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改善达95%以上;显效:上述入组时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指数好转大于70%;有效:症状体征的好转指数在3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者有加重趋势。
1.5.2 胃镜[5]治愈:胃镜下黏膜炎症基本好转,病变范围绝大部分痊愈或消失;显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缩小大于或等于3/4;有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缩小1/2以上;无效:胃黏膜病变无好转甚至加重。
1.5.3 组织病理学[6]治愈:活检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增生减轻达2个极度及以上;有效: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增生减轻至少1个极度;无效:活检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增生无变化或有增无减。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7%,优于对照组的8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胃镜结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24%,优于对照组的71.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镜结果比较 (例)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胃镜下取患者胃黏膜组织行HE病理染色发现,治疗组中有10例患者的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而对照组为7例,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反复损害下,导致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萎缩、黏膜变薄、肌层加厚,以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紊乱的疾病[7]。现代医学认为CAG病因与发病机制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相关,但也不排除胃黏膜损伤因子、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8]。中医学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痞满”、“嗳气”、“胃脘痛”等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多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幽门螺杆菌等毒邪乘机袭之[9];其病机演变虽然复杂但关键为脾虚邪滞,胃失和降[10]。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临床上多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或用西药,或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适时配合针灸治疗。
加味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砂仁、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化痰、行气温中和胃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又是四总穴之一,是补益后天脾胃的要穴。现代研究[11]表明,刺激足三里能引起胃肠道神经末梢的兴奋,对胃液的分泌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促使胃内萎缩腺体的消化功能恢复。有报道[12]证实,丹参注射液用于穴位注射可减轻黏膜腺体的炎性反应、萎缩及化生进而有效保护胃黏膜。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症状体征观察、胃镜下观察及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多角度评价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加味六君子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孔岩君,李勇,李文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0):1982-1986.
[2]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 胃肠病学, 2013,18(01): 24-36.
[3]王玉桦,方显明.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06): 550-552.
[4]张声生,李乾构, 唐旭东, 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医杂志,2010,51(08): 749-753.
[5]张万岱,危北海.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05):314-317.
[6]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 等.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06): 738-743.
[7]来于,吴红金,许宝才.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04): 18-19.
[8]李琼,刘晏,吴坚炯.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 中医学报,2013,28(01): 114-116.
[9]张杰. 从“虚”“毒”“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01): 44-45.
[10]张林国.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三论[J]. 四川中医,1995(10): 10-11.
[11]冯玉奇. 半夏泻心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2008(08): 49-50.
[12]张云波, 颜春艳. 穴位注射治疗瘀阻胃络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0,30(10): 810-812.
R573.3
A
1007-8517(2017)17-0084-02
2017-07-08 编辑:穆丽华)
陈升捷(1981-),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E-mail:chenshengjie_cs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