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启蒙教育:国内现状与国外启示

2017-11-01 07:31刘明红龚晓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学校

刘明红,龚晓明

体育启蒙教育:国内现状与国外启示

刘明红,龚晓明

通过对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和相关文件的解读,与国外体育启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剖析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探究其发展前景,提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体育;启蒙教育;“十三五”规划;青少年体质

1 引言

启蒙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其目的是为个体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切人点和引导,是一种关注人早期学习知识能力、关注人早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卡尔·威特说:“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你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可见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我国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更多地体现在“德智体”中的智育和德育上,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优秀启蒙读物的产生和流传,而当今中国,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智育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无形中弱化了“体”的教育。教育的主导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若缺乏必要的体育启蒙教育,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虚度在毫无意义的玩耍和游戏中,未能激发儿童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收获的终将是“肥胖”型、“豆芽”型体质。

针对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的现状和近期公布的相关文件,比较国外体育启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剖析我国体育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的发展前景,为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决策参考。

2 国内外体育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

体育启蒙教育被定义为:让儿童发现、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挥体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幼儿、儿童时期,运用体育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体育教育。当前研究的体育启蒙教育多指幼儿和学前阶段的教育,不外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的体育启蒙教育。笔者认为,“启蒙”可以在新生个体出现后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幼儿期以前的婴儿期和胎儿期,因为它不违背启蒙教育的定义,也符合启蒙教育的任务,即为培养新生个体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虽自2007年起下降趋势有所缓解,但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肥胖”型、“豆芽”型体质数量有所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然而通过对《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比发现,3-6岁幼儿在各年龄段人群中体质达标率最高,看来问题似乎不在于“种子”,而在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灌溉和呵护”。此外,中青年体质令人堪忧,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患病率和过劳死亡率逐年升高,这些现状和问题之间无不存在着关联(图一)。

2.1 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缺失严重,存在认知空白

家庭教育是以不露痕迹的自然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常常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受到熏陶。父母的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模式、情感倾向等,都会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地表现出来,子女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家庭的影响。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因为人口数量多引发的问题不胜枚举,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缺失就是其中之一。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往往让他们过早、过多地接受智育方面的训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错过了孩子力量、柔韧、协调性和知觉等身体素质提高的黄金期,给孩子动作发展、身体活动和运动技能掌握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容易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而对于原本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当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为了分数、为了升学,逐渐被家长剥夺或自愿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权利,违背身心成长的需要,体质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成长至中青年,步入发展事业、组建家庭的阶段,由于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将原本就不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几乎彻底放弃,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20-29岁的仅占该年龄组人群的13.7%,30-39岁的占该年龄组的12.4%,40-49岁的占该年龄组的14.9%,这一低比例的体育锻炼状况既为高发的严重疾病提供了适宜条件[7],又造成了对下一代体育启蒙教育的忽视,加之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复制,最终导致“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恶性循环。

据考察,在意大利、法国等的发达国家,父母对孩子的体育启蒙教育几乎没有的时间概念,但往往都会在孩子三岁以前给予一定的熏陶或体验,比如有的家长带着不足周岁的婴儿爬雪山,有的家长陪两岁孩子看各种体育比赛,还有些家长会DIY或是与孩子一同制作用于体育锻炼的道具,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习惯不仅激发了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无形中也养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家庭体育启蒙教育对儿童体育兴趣爱好、体育行为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促成作用是其他体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为儿童步入学校后的体育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2 学校体育启蒙教育缺乏专门人才,教师待遇偏低

承担各阶段教育的学校都面临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给予评价的问题,而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升学率,而非学生体质达标率,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导致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此外,我国幼儿教师以女性居多,而学龄前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热衷身体活动,且难以控制,所以对教师的体能是个巨大考验,一旦教师吃不消,幼儿的活动就只有从户外活动、跑跑跳跳转变成唱歌、画画和手工等等,正因为如此,许多幼儿在学校并未获得充分的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感觉受到了束缚、限制了自由,家长才常听到“不想上幼儿园”的声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偏低。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比照了北京、深圳、香港、东京、首尔和新加坡六大城市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表1),发现北京和新加坡的幼儿园教师收入最低,且都不足所在城市人均GDP的50%,其中北京的数据还只是编制内的教师收入,编制外的教师工资水平就更微不足道了,低收入却面临高生活成本,显然存在较大的生存压力,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比较发现,收入最高的是东京和首尔的幼儿园教师,分别超出了所在城市人均GDP的34.1%和17.9%,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启蒙教育的重视,且真正落到了实处,与两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飞速发展是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

表1 东亚六城市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比较(单位:美元)

注:*由原始数据人民币4097元,按2015年底汇率中间价1美元=6.4936元计算所得。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年鉴(2013)》、《日本统计年鉴 平成27年》、《东亚五大城市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比较分析》、《幼儿园教师工资差异决定机制分析》、世界银行http://data.worldbank.org.cn 、人民网http://korea.people.com.cn/

2.3 国家和社会对体育启蒙教育重视不够

笔者通过翻阅近十年文献发现,我国仅在2012发布过一项与体育启蒙教育有关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指南》中用一页半的篇幅介绍了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和建议。反观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学前体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例如,美国《3-5 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第三版)》(《Appropriate Practices in Movement Programs for Children Ages 3-5(3rd Edition)》,以帮助家长、幼儿教师、日托机构、保育员和相关组织机构为3-5岁儿童识别和设计具有“发展适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运动课程。加拿大政府制定有“终身体育发展模式”,将0-11岁阶段作为“体育扫盲阶段”,其中0-6岁阶段的目标为“积极开始”(Active Start),并严格按照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详尽的《加拿大婴幼儿身体活动指南》(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Years (aged 0-4 years) ),通过网络公开和纸质发行并重的形式提供给国民。英国也有针对5岁以下婴幼儿制定的指南,包括相关概念界定、身体活动作用的强调和运动处方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样分为网络版和纸质版;新西兰在全民健身计划《运动的新西兰》中不仅对5岁以下儿童编制了包括说明、基本运动技能和积极性活动资源等内容的指南,还出版有14本图文并茂的婴幼儿身体活动手册,极易推广和应用。因此,从国外成功经验看,重视体育启蒙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外,由于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不细化,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单凭体育或教育主管部门难以将体育启蒙教育良好推广。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其中提到,“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需深化,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管办不分、政社不分、事社不分的体制弊端遏制了体育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我们的各种公益性或营利性的体育机构可能也因为国家没有对体育启蒙教育的政策引导,未能窥见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性。然而最近几年,拥有敏锐嗅觉的房地产开放商却成为了体育启蒙教育的“推手”,由他们组织的亲子活动数量和质量估计仅次于幼儿园,足以见得其中的价值和商机,也许对国家的政策指向和社会的发展走向是一种启示。

3 体育启蒙教育的国外启示与前景分析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办发〔2016〕27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与前一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隔不到24小时,短短两日内由不同的国家级行政部门均发布了与体育相关的文件,在信息公开史上实属罕见。而文件中均用较大篇幅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出青少年、学龄前儿童等人群体育的要求和意见,有意推动体育启蒙教育,为实现“健康中国”打下根基。以最新的重要文件作为支撑,借助国外体育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的前景值得探究。

3.1 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

3.1.1 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提升

如果家长还认为“德智体”中的“体”不重要,那就要仔细看看《意见》了,“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且“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和结果都将直接影响升学,甚至就业,所以家长不得不重视对孩子的体育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是激发儿童体育爱好的最好课堂,在“动作发展山峰模型”中,学龄前儿童处于“基本技能发展阶段”,早期的家庭体育教育是培养儿童“基本技能”形成的最佳途径,不仅为孩子将来学习专门动作技能与专项竞技技能奠定基础,还有利于儿童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1.2 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保障

《规划》中提到,“推进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将实现“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规划》中还提到,“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的机制和标准,健全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这就意味着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开放和管理将更加完善,国民不必再苦于无处锻炼。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也将逐步跟进,正如《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16],这些机构的建立必定会配备相应的人才,因此体育活动组织和健身锻炼指导是可以更专业和人性化的。近两年,在以“北上广深”为首的大城市,一批新兴机构进入我们的视线——“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他们拥有包括医务工作者、健康管理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评估、综合干预和跟踪服务等,家长也可以通过专业咨询平台了解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信息和知识,这种个性化服务模式将逐渐被广泛家庭接受。

此外,随着人口增长率下降,孩子的升学压力减小、就业压力也下降,家庭成员的负担减轻,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才可能真正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这将有利于推动家庭体育启蒙教育的实施。

3.2 学校体育启蒙教育的发展前景探析

3.2.1 注重多方合作,协调发展

《意见》中提出,“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强,但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对疾病抵抗力差。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的应当是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其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项目应当以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为主,避免枯燥,通过适量的体育活动有效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据调研,目前成都市几乎所有幼儿园和中小学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未来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形式,从这些机构引导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服务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

3.2.2 注重人才培养,保障福利待遇

《意见》中提出,“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有关体育活动”,意味着将有更多具有专业技术和良好体能的人才进入学校,使少年儿童的身体活动需要得以合理、有效的满足,促进其智力发育和体质健康。对于发生率较高的目前,有学者通过国内陆续有幼儿园开始配备体育教师,或从专业机构“租”体育专业人才进行授课,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迎合了学校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需要。

《意见》中还提到,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高等学校要完善符合体育学科特点的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办法。”目前,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可能都面临“同工不同酬”的尴尬局面,如果待遇得以保障,竞争又激烈,将极大地鼓舞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有其他专业拥有体育特长的人才参与岗位竞争,无疑会促进体育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3.2.3 教学与管理日益规范化和人性化

《意见》中指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加之前面提及的学生体育课程考核要求,恐怕没有哪所学校还能为了“升学率”而削减、挤占学生体育课时间了吧。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也鼓励“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完成体育课程应当作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低要求,幼儿园、小学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适合自身发展和当地学生成长的课程,学校体育氛围要改善,需要有更多的学生体育社团协助,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合理的体育启蒙教育,可为将来全国性的中学或大学体育联盟奠定基础,这也是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以及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上的成功经验。

3.3 国家和社会对体育启蒙教育的推动作用探析

3.3.1 资金渠道增多,多方协作发展

《意见》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学校体育给予倾斜。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校要保障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投入。”那么,政府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将加大,政策放宽后社会资金支持也会增多,这将进一步解决以往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不足问题。《意见》中还提到,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手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对活动、比赛、健身知识等信息的传播,体育教育的影响力将扩大,国民对此也将更加关注和重视。就如2016年5月21日,在川南幼儿专科师范学校举行的“四川省第一届师范类高校乒乓球比赛暨学前教育体育论坛”,汇集了四川省某体育协会、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媒体和商家等多方的力量,融合了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学术沙龙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全方位展示,引人入胜,圆满完成活动的同时,给各参赛单位和与会嘉宾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成功地推广了乒乓球这一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宣传了学前体育教育事业,还大大提升了各方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多赢”。

3.3.2 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普遍对体育锻炼参与热情高,技能掌握快,除了家庭影响之外,社会资源功不可没。据悉,意大利中小学和幼儿园没有体育老师这一职业,取而代之的是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学生放学比中国学生至少早两小时,他们会选择去自己喜欢的俱乐部活动,这些俱乐部或在学校、或在少年宫、或在社区,较为人性化。《意见》指出,到2020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还提到“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资源开展体育活动。”。因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学校锻炼,也可以到学校以外的专门场所健身,拥有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选择,这将有利于学校、体育俱乐部及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

3.3.3 建议实施“亲子”体育计划

前文提到中国家长,尤其是60后、70后和80后,目前是社会进步最需要和体育锻炼最缺乏的一个群体,如果能够利用社会力量激活这一群体的锻炼激情,其下一代或再下一代人的体育启蒙教育就有了希望。笔者通过调研论证,提出一个设想:以青壮年一代为突破口,利用亲情这一重要纽带,依靠亲代之间的影响,采用多方合作的模式,强化全民健康观念和体育意识,激发三代人体育锻炼的兴趣,实现全民体质水平提升(图二)。

图二 “亲子”体育计划示意图

注:箭头的指向是被影响人群。

调查发现,有一些社会体育团体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已经将亲子运动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因为青少年的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性更容易调动,实践证明,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或不了解体育、或不感兴趣的家长几乎都不会拒绝这种形式。类似的操作模式若能够良好地普及,一方面,将有利于保障公益性组织和营利性机构的优良运作,提高机构的形象力;另一方面,通过亲子运动,增加亲子之间的语言和肢体交流,促进了亲子感情,丰富业余生活,增进对“运动促进健康”的了解,尤其对于少年儿童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和锻炼习惯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亲子”体育计划中,涉及到的与体育启蒙教育有关的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体质监测相关问题。各代人可选择由行政部门负责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或体质监测站点免费测试,也可选择由健身俱乐部、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等营利性机构进行测试,据调查访问,很多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在家长的认识中是盲区,那么,经过或免费、或收费的方式铺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既普及了体质健康及“运动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扫了盲,又能引起国民的广泛重视。(2)亲子运动开展问题。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将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媒体和商家等机构的技术和人才利用起来,鼓励和配合以“亲子”体育计划为导向开展工作,譬如举办亲子主题的常规活动,举办亲子参与的职工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等,使亲子运动普及化、常态化。近年来涌现的亲子真人秀栏目,如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等,即是对体育启蒙教育的成功宣传和带动。(3)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国民的人身安全意识已大幅提高,对于体育运动之类有一定人身伤害风险的活动有了防范意识,比如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规范动作技能,借助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快速了解防治运动伤病的方法等,更重要的是合理利用了商业保险,如今各个层次和级别的体育比赛和活动几乎都会要求参与者购买商业保险,保费一般在20-100元,保额往往数千元至数万元,而通过“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方式取得比赛或活动举办资格的组织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寻求保险公司的资金支持未尝不可,正如《意见》中提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投入”,如此一来,活动参与者身心受益,行政部门也发挥了职能,组织方和保险公司又赢得了利润和口碑,还能填补公益金和社保资金的不足以减轻国家的负担。

第三,增加对此项计划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放,例如像某些省市正在试行的联合社保部门改革医疗保险金的适用范围,使其能用于诸如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等健身锻炼的机构场所,将原本主要用于治病的高昂费用,逐步转移到细水长流的防病行动中来,不仅能提升国民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能降低家庭或个人参与健身的资金成本,进一步保障国民健身锻炼的参与度。

[1] 刘睿. 启蒙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2009,(7):36-39.

[2] 张沁,周立. 我国体育启蒙教育[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4):330-332.

[3] 李培超,李龙.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伦理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6):46-50.

[4] 国家体育总局.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5.

[5] 国家体育总局.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1.

[6] 国家体育总局.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5.

[7] 胡春松,吴清华,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现状:挑战与对策[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7):625-626.

[8] 郭继鸿. 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J]. 中国循环杂志,2013 ,28 (5):323-326.

[9] 关道权,张永保. 家庭体育: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落脚点[J]. 四川体育科学,2012,(2):98-100.

[10] 王宁一,于晶. 感觉统合失调研究综述[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249,251.

[11] 国家体育总局.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5.

[12] 陈妍涛. 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的内容、特色及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16,(3):161-166.

[13] 杨桦. 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14] 董如豹. 加拿大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及启示[J]. 体育科学研究,2015,19(3):25-30.

[15] 陈华伟,董如豹,陈金伟. 英国、新西兰对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的建议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0):64-67.

[16]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6.

[17]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 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6.

[18] Clark J., Metcalfe J. The Mountain of Motor Development: A Metaphor[J]. In Clark J., Hum- phrey J. ( Ed.), Motor Development: Researchand Reviews[M].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02, (2): 163- 190.

[19] 王佳.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0] 张缘,黄兴裕,肖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账户(医保卡)支付体育健身消费的价值研究[A]. 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南昌: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16.

DomesticDevelopmentStatusandForeignEnlightenmentofEnlightenmentPhysicalEducation

Liu Minghong, Gong Xiaom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port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kes comparison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lightenm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It discusses th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of enlightenment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na,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innovativ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phys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youth fitness health

G80

A

1005-0256(2017)10-0041-5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622088);四川理工学院教材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C-1336)

刘明红(1995- ),男,四川资阳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Sport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Sichuan, China.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19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学校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