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刚+宁甜甜
【摘 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意识人才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大学生赴革命老区参加红色实践为案例,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由灌溉式教育向植入式教育转化等内容,更好更细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关键词】红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培育
一、案例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中央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充分强调了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共同幸福的“中国梦”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所知晓,但是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率偏低。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借助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到社会实践中,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以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正确引领。
二、案例实践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育人。以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为契机,拉开了由大学生自己组织、策划、联络、落实的山东临沂红色实践的序幕。
(一)山东临沂红色实践的前期准备
根据学校有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我们从学生当中征集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并从中选择具备可行性和实践意义的项目,最终确定了山东临沂红色实践之行,依托申请学生负责此次的实践活动。
沂水县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红嫂”的故乡,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在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的革命家都在这里指挥过战斗。此次实践选择沂水县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首先,学生们与当地的教育局取得联系,在表明来意之后,这种想法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极大认可,并对我们的到访实践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山东临沂红色实践的实施过程
本次实践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青春正能量”为主题,深入革命老区,感悟革命精神。在到达目的之后,经过简短的交接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个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我来第一课”。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与当地的教师进行了交流与分享,6名学生志愿者为沂水县小崮头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课堂讲授,随后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与交谈,成员们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和梦想指引”为宗旨,以课程和活动为羽翼,通过趣味英语、文学艺术、素质拓展、生活百科等几大板块,以学生兴趣和学习特点为依托,添加初中物理、初中数学等课程,丰富学生课程体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维习惯养成。
在支教活动结束之后,实践团队参观了红嫂纪念馆,观看了记录影片,在看到军民间感人肺腑的一幕的时候,红嫂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红嫂精神,时至今日,她们的精神依旧鼓舞着人们。在参观过红嫂纪念馆之后,实践团队又驱车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纪念馆我们聆听革命先辈诉说当年往事,感受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勇气,深刻体会革命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
(三)山东临沂红色实践的效果反馈与总结启示
在结束了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们回到学校根据实践的实际情况设计完成了《山东临沂红色实践情况反馈表》,并将问卷传送到了当地教育局和支教的学校,充分了解此次实践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于此次实践之行的反响很好,对带去的物质慰问表示了感谢,对所有的支教活动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们的革命情怀进行了赞扬。
在我们整个实践过程中,都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总结自己最大的收获点与成长点。正是这样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却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更加深刻。
三、案例实践启示
此次山东临沂红色实践之行,不仅仅是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提升,更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契机。这对高校后续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内化培育与外化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由“课堂知识培育”到“日常實践教育”再到“自身自觉追求”几个环节组成的过程。这几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纵观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多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讲授,形式传统单一,大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很多同学采取应付的态度,做好内化教育,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充分贴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十分重要。
(二)由灌溉式教育向植入式教育转化
在植入式教育上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识植入教育机会的存在。专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包含了帮助学生找到专业理想、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团队意识等。这是一个求知求真的过程,必然存在着价值观层面的教育;二是把握植入教育的机会。在植入教育实践过程中,关键考验的是教师对于教育机会的把握能力。教师应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学生为本,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引导其对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的积累;教学应具有灵活性,注重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具有教育针对性,因人而异,提升学生的切身感受性;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专业课教育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在无意识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形成植入式教育机制,这将是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学院、系所共同努力,从师资水平、制度、教学设计等方面予以保障,保证植入教育的长期可持续有效发展。
(三)促进被动接受向自觉追求过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是大学生从最初认识、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自觉追求的过程。这也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外在表现。
首先,创新宣传内容。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在设计针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时,应充分考虑其语言特点,创新语言组织形式,充分吸引其注意力,实现宣传目的。
其次,鼓励家校合作培养。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场所,高校应该将教育触角延伸至家庭中,通过与学生家庭之间的互动了解其思想现状,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唤醒家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及教育责任,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可持续性。
再次,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时调查反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以及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这可以作为后续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高校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共同研讨设计规范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用以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科学衡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不可少的路径选择,社会实践是一个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的过程,是将理念落实到具体行为必不可少的载体,对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结合社会要求与大学生的特点,创立多元化的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载体,提高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海莹,骆雁南.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研究项目:天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学生培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天津工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4-1-05)。
作者简介:
宋至刚(1988-),男,天津,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