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娴++张宏亮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在初步增加。而外语作为中国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有效渠道,其发展过程和使用方法的演变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在外语教育中所要正视的问题。二语习得作为学习外语的有效模式,早已成为在学习过程中高频次使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人们也将解决二语习得的目光转向了隐喻理论,期待其能够发挥出更为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二语习得 隐喻式理论 外语 语言感知 应用探究
一、前言
隐喻与二语习得都隶属于语言认知领域的学习方法,对隐喻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外语界学习外语和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标志,目前我国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应用性阶段。随着二语习得的研究深入,语言学基本理论与二语习得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有效突破外语学习的瓶颈,并得到巨大的促进。本文将着重于对二语习得和隐喻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其自身特色,探索隐喻式理论在二语习得这一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隐喻理论的相关知识解析
1.隐喻理论的描述。最早对隐喻问题的研究出自于修辞学,是希腊哲学中对“巧妙的言说”这一技巧的研究。但对于其定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一书中提出,所谓隐喻,指的就是对一个陌生的名词进行相近意思的替换,使之能够普遍的被使用者了解。常常通过事物之间名称的转换、种类的转向等途径来实现。这样使用的修辞手法也被称作是隐喻性语言(metaphorical language)。与之相对应的修辞手法即为明喻,而且隐喻也是在明喻的发展过程中所演化出来的,与借喻、讽喻、引喻一样,都属于是明喻的变种,最为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A=B。这期间不使用任何的修辞方式,而是直接替换。
2.隐喻机制的评判。隐喻机制即为隐喻理论的有效组成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喻题(tenor)、喻体(vehicle)、喻底(ground)。其中,对于观测、描述和解释喻题和喻体之间的特征相似为基础,喻体则着重将含义转移的过程弱化,使得最终呈现出一种隐喻性的表达即可。外国学者理查兹则认为,喻体和喻題之间的不同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主要针对的是语言形式在表达过程中对“是”与“非”的区分,然而在这一区分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张力(tension)。
这种张力会随着对两个喻体对象距离的增大,而呈现正反馈的增长。而且张力与喻体意义之间的可塑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对喻体其他特征的比较。
3.隐喻功能的分析。隐喻的功能与隐喻特定的工作机制息息相关。由于语言构成的复杂性,学者巴克曼则认为应当把隐喻处理置入到对语言能力提升的结构框架之中,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进行研究。使得隐喻在组织思维和思维实行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使用者的认知功能,丰富词汇、句子的功能性。结合以上的对隐喻理论的分析,我们认为将隐喻理论有效的引入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就极具必要性。
三、二语习得中隐喻理论的本质
1.隐喻思维下直接产生的外语词根、语法等基础知识。我国最大范围对外语的学习当属英语学习,该语言与汉语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每一个英语单词都有其自己的词根和词缀,其实际表达的意义也将与这些词根、词缀有关。从思维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含义相同的词汇单词本身具有相同之处,这样两者之间就会形成感知性。
2.隐喻理论与外语学习本质的关系。隐喻理论能够直接影响对单词的记忆。在记忆过程中,拥有隐喻思维的学习者将有效简化对单词的记忆,也是提升单词拼写和语法应用正确性的有效方式。
四、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研究探析
1.利用隐喻理论进行单词量的提升。词汇作为学习外语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对其意义的理解和拼写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隐喻思维作为在语言认知过程中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对单词的记忆。面对抽象的事物能够加以辨别,借助意义替换、功能转变的隐喻理论思维来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尤其注意两种词汇的辨析。一种是在生活中以及被长时间使用,人们具有一定思维定式的产物。由于其对人的记忆已经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就需要及时纠正和巩固。这也是一种不太好把握的产物。另一种则是较为固定的事物,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重视程度,特别关注其使用意义。
2.隐喻理论对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隐喻理论虽然是语言认知学范畴的产物,但是它是建立在对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然而,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其使用性的不同,理解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就需要以文化交流为基础,剔除其特殊性,从而使得多方参与者的认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阶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应用丰富的研究理论,是极具操作性的,这也是一个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不仅仅有助于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探索,同时也有助于对隐喻理论的探究。而且,在二语习得的立场上来说,通过学习隐喻性的外语表达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思维逻辑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将有效提升对话语交际的表达。因此,要重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于隐喻理论的研究,使得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正光,冯玉娟,曹剑.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理论基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6(06):42-52.
[2]郑银芳.隐喻理论及其发展[J].外国语文,2009,25(06):33-37.
[3]胡萍英.隐喻理论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4(06):108-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