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杰
[提要]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深入,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本文对企业管理理念、制度、组织形态、职能、方法等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而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相结合,“官产学”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以期对今后企业管理创新有所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创新实践;创新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日
一、我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批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创新能力、生产经营规模、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愈加丰富,主要体现在:
(一)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在改革进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树立起市场、竞争、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创新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比如,过去注重厂房、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现在既注重有形资产又注重品牌、企业声誉、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在追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赢;过去,同行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现在则提倡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等。
(二)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取得明显进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和公司化改造、战略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内外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建设试点、推行外部董事和监事制度、实行市场化的高管人员聘任制度、建立适应市场和竞争需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我国大多数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三)组织形态和组织机构日趋合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逐渐改变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态,开始通过市场竞争,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整合。从“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前500强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平均规模在持续扩张,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中国企业也在逐年增多,这表明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正在逐渐改变我国产业分散、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的问题,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一大批从事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它们围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企业组织形态日趋合理。
在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经营自主权的落实,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主的单一职能式组织结构,健全了战略、决策、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职能,精简了过时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母子公司、事业部、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制、委员会、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也不断被采用,使企业逐渐从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工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企业战略联盟等新型企业间组织形态也不断涌现。
(四)企业职能管理领域不断拓展。在原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工艺管理、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向战略决策、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物流与供应链、财务金融、资本运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法律事务、危机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拓展。其中,战略管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一些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执行的完整战略管理体系,并从企业总体战略开始向人力资源、技术、营销、市场、财务、资本运作等专项战略演进。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企业不仅仅把员工作为一项成本加以控制,而且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财务会计管理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金融、证券、税务筹划等领域的完整体系。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投融资部门、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拓展的需要。物流供应链管理迅速发展,从传统的物资供应发展到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并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到与上下游企业协作的企业间供应链以及第三方物流外包等。近几年,物流供应与信息化、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了质的飞跃,物流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价值链的组成部分。
(五)越来越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六西格玛、5S管理、精益管理等方法得到推行与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外“流行”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都可以在国内找到案例。
(六)企业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我国许多地区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工业化几乎同期起步,更显后发优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外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接,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异地管理、集团化管理和移动办公。同时,企业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应用网络化、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内部管理集成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中,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提升。其中,国有企业领导人逐渐克服传统国家公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自觉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近年来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谢企华、常德传、刘玠、周厚健、季克良、谭旭光、宋志平、蔡来兴等知名企业家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如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王健林、柳传志、宗庆后等。同时,大批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企业各个岗位,为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八)企业软实力培育开始受到重视。近年来,部分企业在生产、成本、技术、财务能力等硬实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始重视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例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通过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人本管理,增强员工使命感和归属感;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培育客户忠诚度;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等。
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基本经验
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值得汲取的经验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三个重要支点。三者各有侧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制度创新是保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必须相应调整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并保证先进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会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二)管理的引进、学习必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总结管理进步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看出: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普遍具有开阔的胸怀,能够虚心接受古今中外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智慧,为我所用,妥善处理了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引进方面,既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又立足本国、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予以运用。在继承方面,既重视中国五千年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合理的、依然富有生命力的管理智慧和理念,又注意这些文化遗产的时代局限性,做到在扬弃中吸收应用;同时,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积累的“红色管理”经验,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进步。
(三)必须将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活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企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是管理创新的倡导者和第一推动力。凡是企业管理创新进步快的企业,无不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在管理创新成果中,几乎都是企业主要领导为主创人(如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他们或许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运用并不十分专业,但是他们对于本企业所面临的紧迫管理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将要进行的管理变革有着坚强的决心,这些都是管理创新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则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源泉和践行者,他们处于管理的前沿和基层,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深有体会。因此,发挥普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群众性创新推进制度体系和奖励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管理创新必须以企业实践为基础,“官产学”相结合共同推动。以企业实践为主,政府部门政策指导,社团组织、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官产学”新型推动体系,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遵循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客观规律,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得到了全国企业的广泛参与,有效发挥了中介组织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做到了“官产学”各方优势互补。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和推广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示范。自1990年开展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国家级、地区或行业级、企业级)和具有广泛性、权威性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和宣传推动体系。
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认识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两个轮子: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市场驱动和体制转换的要求,企业一般比较重视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推进改革,对依靠管理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加之管理效益也需要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体现出来,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长时间积累,不像技术引进和装备建设那样能够短期见效,这些都使人们常常忽视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则靠管理”。只有切实加强管理,才能逐渐培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二)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基础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基,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做好。温家宝强调加强企业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就是要充分认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探索新时期适应市场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现代基础管理经验。要结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基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要抓好现场管理,着力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以促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要抓好班组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以人文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各项基础工作的巩固和落实。
(三)重视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企业中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来者不拒,照抄照搬,不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内部管理的混乱。因此,在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中,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整合中进行适应性改造,做到以我为主,处理好不同体系和方法之间的接口,并与企业现有体系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简约、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四)努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面对全球市场,我国企业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努力克服国际化经营的各类挑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要扩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要认真研究国际化经营的相关规则和各国的投资、贸易规定,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投资或贸易纠纷,培养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人才。
(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和社区共同发展进步。要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着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要积极实行《劳动合同法》,依法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各项权益,建立规范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六)努力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也已达到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数量多且分布十分广泛,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验管理、家庭作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当前,我们要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官产学”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推动机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倡导,使这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自觉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培训和咨询机构等的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交流、咨询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步一个台阶,与时俱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来之不易,它靠的是我国广大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改变着中国企业面貌,也对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