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英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经验和实践,展示当前小学生数学思维表达方式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小学生数学多维度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思维;多样表达;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43-1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深化思维。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表达的工具,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思维的清晰化。在当今新课改的形势下,数学化的课堂越来越重视让学生“说数学”、“表达数学”,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尽管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改革,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还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教师要求的多,学生自主的少。如此种种,让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揣测老师答案的习惯,遇到问题看老师脸色,独立思维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的现象。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向学生暗示解题方法,让他们养成凡事都依赖指示结论的惰性思维,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分析能力。
此外,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只注重“精讲多练”,练的形式也以整齐划一的课堂作业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训练。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加强表达训练的课堂里,大都指向说话,说的内容也局限于算式算理,学生的思维角度单一化已经比较明显。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多样化表达,提高学生的多维度思维能力呢?
一、多样表达,展示思维真面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些思维方法。下面以《从条件想起》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
第一次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题目和圆圈图一起出示。
(1)指名读题。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请同学独立解决。
(2)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改成陈述句)
(3)教师表扬: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某某同学还能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真会想办法!
回顾这个教学过程,我们能清晰地发现,学生的发现支离破碎,更谈不上独立理解题意。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维的能力。
第二次教学设计时,教师只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意的理解。
大部分学生主动画图,用小棒或图形替代小朋友,并标出小芳和兵兵的位置:第8、第4。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不需要教师“嚼碎了喂”。小部分学生需要指导,教师可以个别提醒,也可以在集体交流时,让学生介绍。同伴的介绍,远远胜过教师的告诉。
二、多维度思维,提升思维真层次
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具体事实的提炼和抽象,重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技能,重视知识的巩固复习与应用,重视课堂的效率重视课堂的反馈。这是强项。
但是由于从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轻视学生的实践创新。学生在学习每节内容时,往往不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了参照课文例题去解决类似的题目,然而在遇到其它稍有变化的新类型,便束手无策,不敢表达自己的个性思维。下面仍然以《从条件想起》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
第一次教学设计时,教师将题目和圆圈图一起出示。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打算先算什么呢?
这个互动过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避开了学生出错的机会。
然而,学生的思维也是在经历错误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后,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新课标也强调,数学学习应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克服思维懒惰。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出了错误也不要紧,不要怕出错误,不要“揠苗助长”。
為了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是一个隐蔽性较强的数学条件,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直观操作,是第一层次;如果能画图理解,则是第二层次;能根据理解题意,进行分析比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第三层次。我们最终要培养学生的第三层次思维能力。
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学生之间可以纠正错误,通过互动纠正的错误,进行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分析,重视学生的多样表达,为学生的多维度思维提供“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先做后说,多层次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思维力的提升才有保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