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
【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是,从重大判断,到重大决策,再到重大政策调整,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框架。习近平经济思想可以大致概括为:以目标的调整和升级为起点,以我国经济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判断为基础,以若干重大经济战略为支撑,形成一套适合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新经济思想体系。
【关键词】经济思想 阶段性变化 新经济思想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以来,中国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由此进入一个充满巨大挑战与重大机遇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经济由中等收入水平向中高等收入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经济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对经济发展思想与经济改革思想作出了重大創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是,从重大判断,到重大决策,再到重大政策调整,即如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并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框架。习近平经济思想可以大致概括为:以目标的调整和升级为起点,以我国经济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判断为基础,以若干重大经济战略为支撑,形成一套适合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新经济思想体系。
以目标的调整和升级为起点
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的重大变化,迫切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作出重大调整。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和升级最早体现在十八大报告中,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表述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不提“快速发展”,仅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快速”是重大的目标调整,经过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并考虑到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继续追求快速增长的目标既不现实,也无法持续,甚至难以为继;二是提出“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要实现没有水份、有效益、有就业、有环保的经济增长,这即是经济目标的升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这就必须对经济发展目标进行重大升级,由追求数量型增长向追求质量型发展转变,并提出相应的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分别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宁愿将经济速度放慢一点;二是提出不唯GDP论英雄的观点,GDP是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需要作出重大调整。在发展目标的调整和升级中,最重要的变化是2015年提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在理论界和社会中的评价很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也是我们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我们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重目标,五重目标体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也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因而,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从“去快速”、以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到不以GDP论英雄,再到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发展目标体系。
以我国经济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判断为基础
对我国所处不同时代环境、特征、重大矛盾等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是一个时期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转折时期的战略和对策成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2014年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这一重大判断既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也是实施重大战略与政策成功的基础。类似于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土地问题上,由此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也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两大重要判断,即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战略,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国由低收入水平国家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第一大国。
现在我们正处于新的大变革时期,正处于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这一重大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的思想,新常态就是新阶段,它的内涵包括三个重要方面,即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由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就是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同时,结构优化升级、制度趋于完善的新阶段。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新常态具有九个阶段性特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以若干重大经济战略为支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常态发展的根本要求,先后提出和丰富了以下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些重大战略分别在不同的重要领域和方面肩负着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新常态发展要求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中国新时期发展的最根本也是第一位的动力,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十三五”重大创新工程的实施,使我国从此走上一条主要依靠创新、主要依靠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式、智慧型发展道路。简政放权、鼓励“双创”,是其重要抓手。
五年来,我国在创新发展上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大飞机的试飞、高铁技术优势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都是其重要表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针对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而采取的两大区域性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问题、城市群协同问题以及环境治理的重大战略;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了形成东中西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随着近三年来这一倡议的不断实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巨大的发展效应。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新华网,2014年2月22日。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endprint